東山禮祖塔二首 其二
[宋代]:釋守卓
古鑒光分前后身,擬于何處拂埃塵。易觀剎海毛端現,難把師心說向人。
古鑒光分前後身,擬于何處拂埃塵。易觀剎海毛端現,難把師心說向人。
唐代·釋守卓的簡介
釋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莊,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師,肄業天清寺,試大經得度。游學至三衢,見南禪清雅禪師。舍去,抵姑蘇定慧寺,從遵式禪師,通《華嚴》。時靈源清禪師住龍舒太平寺,道鳴四方,遂前往依從。清禪師遷住黃龍寺,守卓隨侍十載。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鑒勤禪師請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遷廬州能仁資福寺,終住東京天寧萬壽寺。稱長靈守卓禪師,為南岳下十四世,黃龍清禪師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長靈守卓禪師語錄》。
...〔
? 釋守卓的詩(161篇) 〕
唐代:
白居易
夜深草詔罷,霜月凄凜凜。欲臥暖殘杯,燈前相對飲。
連鋪青縑被,封置通中枕。仿佛百馀宵,與君同此寢。
夜深草詔罷,霜月凄凜凜。欲臥暖殘杯,燈前相對飲。
連鋪青縑被,封置通中枕。仿佛百馀宵,與君同此寢。
明代:
韓上桂
行年三十二,所向皆無成。西風吹我行,萬籟送悲聲。
雙劍在匣中,隱隱作龍鳴。我生本南越,胡為眷上京。
行年三十二,所向皆無成。西風吹我行,萬籟送悲聲。
雙劍在匣中,隱隱作龍鳴。我生本南越,胡為眷上京。
明代:
王世貞
稍盡彭城山,悠然見清淮。微雨雖沾衣,能令山色佳。
出沒前后旌,浮云時與偕。濁酒兩三行,聊以佐歸懷。
稍盡彭城山,悠然見清淮。微雨雖沾衣,能令山色佳。
出沒前後旌,浮雲時與偕。濁酒兩三行,聊以佐歸懷。
宋代:
王稱
完山有鳴鳥,其聲一何哀。死別徒已矣,生離當告誰。
圣人出應期,玉燭耀九垓。三殤無怨苛,四表罔不諧。
完山有鳴鳥,其聲一何哀。死別徒已矣,生離當告誰。
聖人出應期,玉燭耀九垓。三殤無怨苛,四表罔不諧。
近現代:
許南英
怯寒先著薄綿衣,竟與三春意態非。已似韋娘金縷盡,那堪蘇小玉繩稀?
樓臺有客憐相望,燕雁憑君記代飛。一為停驂思往事,宦情、鄉夢兩相違!
怯寒先著薄綿衣,竟與三春意態非。已似韋娘金縷盡,那堪蘇小玉繩稀?
樓臺有客憐相望,燕雁憑君記代飛。一為停驂思往事,宦情、鄉夢兩相違!
宋代:
陳洵直
犖確玉峰矗,真朋夐游遨。洗耳發清響,躡蹻玱鸞高。
飛泉落松杪,節奏風蕭騷。八鎖度靈鑰,鏗鏗引云璈。
犖確玉峰矗,真朋夐遊遨。洗耳發清響,躡蹻玱鸞高。
飛泉落松杪,節奏風蕭騷。八鎖度靈鑰,鏗鏗引雲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