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途二十里渡渾河登石徑山遇雨
[清代]:趙懷玉
回頭別群山,西望盡碧空。豈知青未了,山色忽向東。
巃嵷邈雙闕,詄蕩開九重。林枯少棲鶻,洞累疑藏蜂。
虛無想金閣,黯淡留銅容。遺經(jīng)署元和,高爵奓盧龍。
能邀定州歿,始信大覺功。至今來游客,證古名猶蒙。
徐開荊枳地,力陟陂陀峰。下臨駴無地,上矚愁近穹。
桑乾塞外來,至此勢更雄。飛聲撼諸天,一聽三日聾。
塔孤勢疑動(dòng),客懼不敢從。前山雨欲集,歸路云已封。
不辭沾衣濕,藉慰久旱衷。
回頭別群山,西望盡碧空。豈知青未了,山色忽向東。
巃嵷邈雙闕,詄蕩開九重。林枯少棲鶻,洞累疑藏蜂。
虛無想金閣,黯淡留銅容。遺經(jīng)署元和,高爵奓盧龍。
能邀定州歿,始信大覺功。至今來遊客,證古名猶蒙。
徐開荊枳地,力陟陂陀峰。下臨駴無地,上矚愁近穹。
桑乾塞外來,至此勢更雄。飛聲撼諸天,一聽三日聾。
塔孤勢疑動(dòng),客懼不敢從。前山雨欲集,歸路雲(yún)已封。
不辭沾衣濕,藉慰久旱衷。
唐代·趙懷玉的簡介
(1747—1823)江蘇武進(jìn)人,字億孫,號(hào)味辛、收庵。乾隆四十五年舉人,官山東青州府海防同知,署登州知府。主通州、石港講席,工古文,好學(xué)深思。詩與同里孫星衍、洪亮吉、黃景仁齊名。有《亦有生齋集》。
...〔
? 趙懷玉的詩(31篇) 〕
宋代:
陸游
我悔不學(xué)農(nóng),力耕泥水中,二月始穡事,十月畢農(nóng)功。
我悔不學(xué)醫(yī),早讀黃帝書,名方手自緝,上藥如山儲(chǔ)。
我悔不學(xué)農(nóng),力耕泥水中,二月始穡事,十月畢農(nóng)功。
我悔不學(xué)醫(yī),早讀黃帝書,名方手自緝,上藥如山儲(chǔ)。
宋代:
陸游
扁舟夜載石帆月,雙屨曉穿天柱云。
八十老翁能辦此,不須身將渡遼軍。
扁舟夜載石帆月,雙屨曉穿天柱雲(yún)。
八十老翁能辦此,不須身將渡遼軍。
清代:
謝金鑾
水仙宮外近黃昏,迤北斜看第幾鯤。潮信來特沙鹵白,亂星漁火簇城門。
水仙宮外近黃昏,迤北斜看第幾鯤。潮信來特沙鹵白,亂星漁火簇城門。
宋代:
邵雍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會(huì)計(jì)時(shí)。進(jìn)退云山為主判,陶镕水竹是兼司。
鶯花舊管三千首,風(fēng)月初收二百題。歲暮又須行考課,堯夫非是愛吟詩。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會(huì)計(jì)時(shí)。進(jìn)退雲(yún)山為主判,陶镕水竹是兼司。
鶯花舊管三千首,風(fēng)月初收二百題。歲暮又須行考課,堯夫非是愛吟詩。
宋代:
蘇轍
邑居欲盡溪山好,不作層樓無奈何。
巖谷滿前收蠟屐,漪漣極目卷漁蓑。
邑居欲盡溪山好,不作層樓無奈何。
巖谷滿前收蠟屐,漪漣極目卷漁蓑。
明代:
陳子升
祇園甘露滴,使我宿酲消。獨(dú)自留方丈,諸天不寂寥。
行蹤泥芳草,吟興寫芭蕉。已作逃禪客,無煩折簡招。
祇園甘露滴,使我宿酲消。獨(dú)自留方丈,諸天不寂寥。
行蹤泥芳草,吟興寫芭蕉。已作逃禪客,無煩折簡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