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伏低伏弱》鑒賞
原文
伏低伏弱,裝呆裝落,是非猶自來著莫。任從他,待如何,天公尚有妨農過,蠶怕雨寒苗怕火。陰,也是錯;晴,也是錯。
賞析
小令用尖刻的筆觸,揭露封建社會人們動輒得咎,常遭橫禍的現實,以及百姓無可奈何的處境,后半以天公為例,是一種調侃的手法,更進一步諷刺了社會黑暗。
這首小令以自嘲的口吻,吐訴出處世艱難、一籌莫展的憤慨。即使伏低做小,裝癡作傻,還是躲不開“是非”的“著莫”,動輒得咎。“蠶怕雨寒苗怕火”的構思,出自蘇東坡的《泗州僧伽塔》:“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順風來者怨。若使人人禱輒遂,造物應須日千變。”但蘇詩是說矛盾的兩極要求至少還能滿足一方,也就是“造物”還有百分之五十的周旋余地;而本篇中則陰,也是錯;晴,也是錯,一無是處。連“天公”也要無端蒙冤,更不用說民間的平頭百姓。“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孟郊《追贈崔純亮》)作品正是以不露聲色的議論,表現出同樣激越的不平之情。
以冷語峻筆作嬉笑怒罵,是元散曲諷世作品的常法。喬吉有首《山坡羊》就明顯模仿了本篇:“裝呆裝琳,裝聾裝口吞,人生一世剛圖甚。句閑吟,酒頻斟,白云夢繞青山枕,看遍洛陽花似錦。榮,也在恁。枯,也在恁。”
陳草庵簡介
唐代·陳草庵的簡介
陳草庵(1245——約1330),名英,字彥卿,號草庵,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事跡不詳,元代散曲作家。曾任監察御史,中丞等職。現存小令二十六首。元·鐘嗣成《錄鬼簿》稱其“陳草庵中丞”,名列前輩名公之中。孫楷第《元曲家考略》以為陳草庵名英,曾任宣撫,延初拜河南省左丞。門巋繼考其人,名英,字彥卿,號草庵,析津(今北京)人。元代張養浩《云莊類稿》卷九《析津陳氏先塋墓碑銘》引陳英自述,敘其家世及任職歷程甚詳(見《元曲百家縱論》第七三頁),可備一說。其存曲多憤世嫉俗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