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恍
怳
〈形〉
(1) (形聲。從心,況省聲。字本作怳,亦作慌.本義:狂的樣子)
(2) 同本義 [mad]
怳,狂之貌。——《說(shuō)文》
怳,狂也。——《廣雅·釋詁四》
臨風(fēng)怳兮浩歌。——《楚辭·少司命》
(3) 又如:恍恍(狂的樣子)
(4) 昏瞆不明的樣子 [blurred]
追怳忽于地底兮。——《后漢書(shū)·張衡傳》
精神怳惚。——《神女賦序》。注:“不自覺(jué)知之意。”
(5) 又如:恍恍(模模糊糊);恍忽(形貌模糊不清的樣子;神智迷亂不定的樣子);恍惑(迷惑)
(6) 心神不安的樣子;失意的樣子 [disquieted]
怳若有望而不來(lái)。——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注:“失意貌。”
(7) 又如:恍恍(心神不寧的樣子);恍惝(失意悵惘);恍愴(失意悵惘的樣子);恍然(失意的樣子,惆悵的樣子)
詞性變化
◎ 恍
〈副〉
猛然;忽然 [suddenly]
恍驚起而長(zhǎng)嗟。——唐· 李白《夢(mèng)游天姥吟留別》
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領(lǐng)者,然后乃敢會(huì)眾說(shuō)而折其衷。——朱熹《中庸章句序》
◎ 恍
〈動(dòng)〉
(1) 仿佛;好像 [be like;seem]。如:恍若(仿佛;好像);恍如(仿佛);恍疑(猶仿佛);恍然(仿佛);恍若(仿佛)
(2) 一閃而過(guò) [fleet]
方轉(zhuǎn)過(guò)山子,只見(jiàn)迎面有一個(gè)人影兒一恍。——《紅樓夢(mèng)》
康熙字典
恍【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畫(huà):10畫(huà),部外筆畫(huà):6畫(huà)
《集韻》《韻會(huì)》虎晃切。與慌怳
同。《老子·道德經(jīng)》惚兮恍兮。
又《廣韻》古黃切《集韻》姑黃切,音光。武也。本作僙。通作光。
說(shuō)文解字
說(shuō)文解字
怳【卷十】【心部】
狂之皃。從心,況省聲。許往切
說(shuō)文解字注
(怳)狂之皃。廣韻曰。怳。從心。兄聲。各本作況省聲。乃不知古音者所改。今正。許往切。十部。
- 恍的詞語(yǔ) 組詞
- 恍的成語(y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