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咱們中國學生最怵的就是口語部分,因為通常單詞背背就會了,寫作搞一個模板也能高分了,往往考試都能考很高分,但只要一張嘴,就會發現口語水平并不是永遠都和自己考試的分數成正比的。隱約記得當年考TOEFL iBT的時候,口語考了28分,所以會努力寫好這篇文章,讓更多人在口語方面有所獲益。
1. 練習口語的經歷
我練口語的經歷分為三個部分,大學,研究生,和在美國。以前上大學時,我和大家是一樣一樣的,最怵口語,死都不想張嘴,剛張嘴說了一個句子,就以“哎呀我太渴啦!”“哎呀我的牙套把我的舌頭弄破啦!”“哎呀我還是先練習一下聽力吧!”等等有道理和沒道理的借口,結束了尚未開始的口語練習。所以大學前兩年的口語練習,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狀態,只有自己偶爾發狠了的時候,才會站在小湖邊自己和自己說幾句。
好像真正開始認真練口語是從大學三年級開始的,那個時候開始練,一是因為有可能要去考托福,二是傳說專八考試要考口語(那個時候對專八考試是一點兒都不了解的。。),所以我和臟兮兮商量,干脆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吧,早是練,晚是練,還不如早點兒開始呢。于是就開始了系統的練口語的方法(方法在下一部分)。大學的時候練口語練了兩年,然后就到了研究生。上研的時候因為嚴重地要考TOEFL iBT,看了真題以后崩潰了,發現口語占30分,心想這下得認真地把練口語這件事列在日程上了,于是在臨近托福考試的兩個月的時候,又開始了每天練口語的過程(方法也在下一部分)。研究生上了一年半,就跑到美國讀研究生來了。來了這里因為環境的驅使,口語的練習更是不敢懈怠。說是練習,其實就是每天和別人的日常交流。我很感謝我的專業,因為作為文科生,基本就是天天和學生老師交流,上課要發言,下課要和同學們聊天,做實習的機構更是全部白人美女白人老太太,所以天天說英語。再加上偶爾放松的時候還要和Josh同學打電話,所以生活里基本充斥了練口語的各種機會,只有每天晚上回宿舍的時候才能和舍友說上幾句中文。所以這一年在美國,可以說是口語進步最快的一年。事實證明,環境對于口語的練習有多重要。
2. 練習口語的方法
大學階段:在大學的時候,我很幸運地有臟兮兮做我最好的朋友以及我的奮斗戰友。那個時候因為完全沒有說口語的環境,所以找到了兩種解決方法:一,和對方說;二,和自己說。
和對方說的時候:我們通常是前一天找好第二天要聊的話題,我找一個話題,她找一個話題,這樣第二天我們就有兩個話題可以聊。聊的時候她先說一遍她的話題,然后我表達我自己的觀點,然后我倆就這一話題展開聊天式口語練習。聊天會吧?如果讓你用中文聊,你肯定多多少少能說出來點兒,所以用英語也是一樣的,你想用中文說什么話,把這些話用英文表達出來就可以了。有的時候一個表達方式我倆真的不會,就會記下來,回去查一下該怎么說,慢慢積累,自己會的表達方式就越來越多了。此外,我們還會給彼此糾正錯誤,比如某個地方單數第三人稱沒有加s啦,某個地方時態用錯啦,某個地方he又說成she啦之類的錯誤,隨時為對方提醒錯誤,一是可以讓對方知道自己哪里說錯了,二是也可以讓自己對某些錯誤更敏感,自己以后就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了。然后一個話題說完以后,換另外一個話題。每天大概會在中午吃完飯以后練習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不等。練習的時候我們是在中午吃完飯以后練的,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防止自己不困,省去睡覺的時間;二是邊練習邊散步,有助食物的消化,食物消化好了就不會犯困了。。。
和自己說的時候:有時候我們會自己單獨練習,自己和自己說口語。我不太知道她自己怎么練,但我的方法基本就是在聽完某條VOA新聞后,自己和自己把這個新聞復述一遍,或者看完某篇文章以后,自己和自己把這篇文章大概說了一個什么意思敘述一遍。或者,比如最近有某個電視連續劇很好看,自己和自己把整個連續劇的故事講一遍。比如西游記大家都看過吧?你找不到口語練習材料的時候,就對自己把西游記的故事講一遍,比如從前有一個和尚,他要去西天取經,佛祖派他怎么怎么樣,他的徒弟怎么怎么樣,四個徒弟分別是誰,什么性格,于是他們出發上路了,路上有很多妖怪,都分別有什么樣的妖怪,想起來哪個就敘述哪個,保證這樣可以讓你不間斷地說上半個小時的。或者你喜歡看某個韓劇吧,你就跟自己把這韓劇講了什么故事說一遍,然后說說自己的感受。比如大學的時候我瘋狂地迷上了金三順,然后瘋狂地把金三順的愛情故事跟自己說了很多遍,還說自己都么崇拜她,要像她一樣堅強,之類的你的感想都可以用英語和自己說一遍。有的時候,會隨便跟自己找一些話題說,比如自己很恨日本吧,就說一下日本這個國家有多不要臉,731部隊啦,他們都干什么啦,南京大屠殺啦,日本這個民族多么變態啦,剖腹啦之類的。總之,只要自己想和自己說英語,你完全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找話題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