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子蛋糕”(cupcake)200多年前由美國人發明,傳到英國后因其小巧的外形被稱作“仙女蛋糕”(fairycake),但是現在許多英國人把“仙女蛋糕”稱作“杯子蛋糕”。隨著美國文化的“入侵”,美式英語正逐漸征服英國年輕一代,而最近,成立至今逾40年一直努力“捍衛”英式英語使用的英國“女王英語協會”宣布將于本月底關門,更是讓一些語言學者唏噓不已。不過,也有人認為,就事論事,在英語“全球化”的今天,英國人不應再自詡為英語正宗了。
美式英語“從娃娃抓起”
自1973年成立以來,女王英語協會一直致力于在英國倡導和推動英式英語的使用,包括糾正錯誤語法和用詞,防止在學校、媒體和政府刊物中出現英語用法誤區,嚴格區分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在過去的40年里,該協會的最大成績就是規范了英國學校教育大綱中的英語拼寫、讀音和語法等內容。
女王英語協會今年本打算組建一個現代英語學會,保護英語不被現今的短信語言和網絡語言“攪渾”,但是這一計劃未能實現,而這也似乎成了壓垮女王英語協會的“最后一根稻草”。協會主席蕾亞威廉姆斯在今年只有22人參加的協會年會上宣布,素以規范英語使用標準而受到人們尊重的女王英語協會將被迫于這個月底關閉。
由于美國文化的強大影響,英式英語已經開始由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輸出者”變為“輸入者”。牛津大學出版社最近所做的一項分析調查顯示,英國孩子越來越多使用美式英語,更多的美式英語表達開始出現在他們的作文中。在7至13歲兒童寫的7.4萬篇作文中存在許多美式表達,比如“flashlight”(手電筒)、“garbage truck”(垃圾車)、“sidewalk”(人行道)等;很多兒童用“smart”取代“clever”(聰明),用“cranky”取代“irritable”(易怒、急躁的)。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很多。文體界名流慣用美式英語對此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紅遍大西洋兩岸的英國電視選秀節目制作人西蒙考威爾就經常在電視上說美式英語用詞,還有阿根廷球星梅西。此外,美國作家的小說,例如《暮光之城》在英國大受歡迎,也使得更多孩子使用美式英語表達。
學外語可增強母語技能?
英國政府部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隨著越來越多的移民涌入英國,英語已“退居”為英國各地不少中小學的“少數”語言。過去5年來,英國中小學外來移民子女人數上升了25%,中小學生中母語非英語的學生人數達91.5萬人,占總數的14%。比如,英國巴拉福特的一所小學里目前共有700名學生,但其中只有26人的母語是英語,僅占該校全體學生的6.4%。據統計,在整個巴拉福特地區,只有57%的兒童以英語為母語。
鑒于此,英國樸茨茅斯大學資深語言學家馬里奧薩拉森尼博士呼吁學校應該在英語教學中放棄“英式英語獨尊”的理念。他在最新一期《變化中的英語》期刊上發表文章指出,全世界使用英語的人口有10多億,這些人多數不以英語為母語,但是他們說的英語和英式英語同等重要,這說明英語本身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英國人不應再繼續每每以英語正宗自詡了。
“已經到了切斷英語與英國之間‘臍帶’的時候了,”薩拉森尼博士表示,“因為英國人已經不能繼續把自己看成是英語的唯一主人了。”
英國語言研究學者大衛葛拉多爾則在最近一份報告中說,英語的普及給英國的經濟帶來挑戰,而英國人應對挑戰最好的方法就是學習其他語言。事實上,英國教育部門近日正打算在2014年生效的新全國教學大綱中規定,從小學開始,所有孩子7歲起必須學習一門外語,以增強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力。英國教育大臣邁克爾戈夫說,這將是英國教育史上首次強制性地把外語教學排進小學課程表。
據英國媒體報道,研究表明,學習一門外語能幫助提高英國學生的英語對話技能和讀寫能力,還有助于其他科目學習。但反對意見認為,英國學校應首先教好英語,每名學生應精通英語,而在這一點上,政府部門做得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