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淑墓志,八十年代初出土于大同市城東十公里白登山下的東王莊村。此志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年),碑高0.74米(加額),寬0.42米。碑額為“魏元公之墓志”六個篆書,風格與司馬金龍墓表篆額相近,但書法略遜一等。墓志正文為楷書,堅二十四行,每行二十七字,共計511字。字格二厘米見方。志文除右下部和左上部因年久接土,二十余字漫滅不可辯讀外,絕大部分字體精整,鋒穎猶新。它是目前大同地區(qū)出土的北魏志石中文字較多的一種。志文記述了墓主人元淑及其妻呂氏的身世和功德。元淑本名拓跋淑,是北魏先世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道武帝拓跋(王圭)的祖父)第五子拓跋壽鳩的曾孫,生于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公元447年),宣武帝正始四年(公元507年)卒于平城鎮(zhèn)將任上。據(jù)《北史》載,元淑“善騎射”,‘能彎弓三百斤”,頗有政績。此墓志極力褒揚他的功德、品行,雖不免有過譽之處,但畢竟補充了史料的不足。元淑墓志的珍貴價值是在書法藝術(shù)方面。元魏后期書法逐步形成了一種俊利疏朗,嚴格之中富有變化的書風。此墓志是這個變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元淑墓志》的用筆,以方筆為主,不失魏碑雄強、質(zhì)樸的基本風貌,而許多地方參用圓筆,又具有意態(tài)生動、凝重遒勁、富有立體感的特點。在結(jié)字方面,《元淑墓志》更有其獨到之處:其一是打破了魏碑字體一律呈扁方形的成法,而略呈長形又富于變化;其二是體勢以奇取勝;其三是以行入楷,意趣橫生。《元淑墓志
- 景點介紹
景點推薦
-
高山遺址
高山遺址是中國科學(xué)院地質(zhì)研究所李星學(xué)先生于1950年5月發(fā)現(xiàn)的,同年7月下旬,文化部雁北文物勘查團裴文中、陳夢家先生等至此復(fù)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于1977年9月和1983年3月,曾作進一步的調(diào)查。遺址屬新石器時代末期。 高山遺址細石器屬于典...
-
文嬴湖
舊稱“文鶯湖”。背依白登山、采涼山,波澄一鏡,湖光山影,竟秀爭奇。北魏以來,一直是大同豪門望族、文人墨客游漁抒懷的佳所。近年,開辟了濱湖別墅、康樂中心、游泳池、跑馬場等游樂設(shè)施...
-
烏龍峽
烏龍峽位于大同縣鵝毛村南1公里冊田水庫庫區(qū)下方,中間是一綿長峽谷,兩岸為火山熔巖,經(jīng)河水億年洗刷,形成長10公里,寬百余米的天然奇峽,峽內(nèi)楊柳依依,綠草茵茵,溪清崖翠,石堅花異,黑色巨石星羅棋布,汩汩泉流環(huán)繞其間,碧波鱗蕩的湖水,小船不十的...
-
元淑墓志
元淑墓志,八十年代初出土于大同市城東十公里白登山下的東王莊村。此志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年),碑高0.74米(加額),寬0.42米。碑額為“魏元公之墓志”六個篆書,風格與司馬金龍墓表篆額相近,但書法略遜一等。墓志正文為楷書,堅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