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陵渡正處于黃河東轉的拐角,是山西、陜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華北、西北、華中三大地區之界。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上較大的渡口。其名字是因附近的風后陵而取的。相傳黃帝六相之一的風后,與蚩尤作戰被殺,埋葬在這里,后來建有風后陵。風后陵,在趙村東南,高二米余,周圍30米,故稱風陵關。因唐代圣歷元年(689)在此置關,又稱風陵津,是黃河南泄轉而東流之地。津即渡口,所以后稱風陵渡。明清時在此設巡檢司和船政司,管理防守和運輸事宜。這處“雞鳴一聲聽三省”的渡口,歷史上一直以擺船渡河,來連接陜豫二省。正是“挽輸今正急,忙煞渡頭部”。而今,一座鐵路大橋將南同蒲路和隴海路連接在一起,把黃河天塹變為通途。1500米長的黃河大橋飛跨南北兩岸,連接三省人民。鳳凰咀上的引黃電灌站,吞波吐浪,灌溉著萬頃良田。登臨河岸邊的鳳凰嘴上,遠眺潼關,太華、崤函歷歷在目,腳下黃河波浪滔滔,氣勢雄偉。
- 景點介紹
景點推薦
-
芮城古文化遺址群
這里古文化遺址眾多,是研究我國黃河流域更新世早期、舊石器時代至龍山文化晚期的重要古文化遺址之一。從本世紀30年代開始發掘,僅在長達13.5公里的犀河遺址區內,就已掘出石器地點11處,出土的數十種古生物化石中,絕屬動物占53%,絕種動物為 1...
-
山西風陵渡
風陵渡正處于黃河東轉的拐角,是山西、陜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華北、西北、華中三大地區之界。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上較大的渡口。其名字是因附近的風后陵而取的。相傳黃帝六相之一的風后,與蚩尤作戰被殺,埋葬在這里,后來建有風后陵。風后陵,在趙村東南...
-
運城濕地自然保護區
山西省運城市轄區內沿黃河濕地是我國黃河中游重要的濕地區域之一,也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天鵝、灰鶴在我國北方主要的越冬停歇地。隨著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建成,運城市境內沿黃河水域和濕地面積大幅度增加,同時由于運城市近年來生態植被的恢復建設和生...
-
飛云樓
飛云樓位于山西萬榮縣內,它宏偉美麗,高聳入云,是萬榮縣的象征和驕傲。又因它為純木結構,和應縣木塔相互輝映,被譽為“南樓北塔”。 飛云樓身為五級,純木結構,高十余丈。該樓建筑有四個特點,一是底層,亦即一層為正方形,面闊進深五間,南北直通,木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