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令
詞語解釋
功令[ gōng lìng ]
⒈ ?舊時指法律、命令。
例功令:大盜未殺人,及他犯同謀多人者,止主謀一二人立決。——清·方苞《獄中雜記》
英edict;
引證解釋
⒈ ?古時國家對學者考核和錄用的法規。
引《史記·儒林列傳序》:“余讀功令,至於廣厲學官之路,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司馬貞 索隱:“案謂學者課功,著之於令,即今之學令是也。”
明 張一桂 《重刻顏氏家訓序》:“蓋古郅隆之世……靡不建學,辨時物,布功令。”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時事·劉次方侍御奏殿廷考試嚴除積弊》:“其殿廷考試,倘似此違式者,亦著一體懲辦,以肅功令。”
⒉ ?法令。
引《儒林外史》第四十回:“這是朝廷功令,又不是你不肖花消掉了。何必氣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目下訪拿逆黨,功令森嚴,你容留他們選書,還敢口強,快快招來。”
魯迅 《華蓋集·論辯的魂靈》:“但我讀洋文是學校的課程,是政府的功令,反對者,即反對政府也。”
國語辭典
功令[ gōng lìng ]
⒈ ?古時國家考核和選用學官的法令。
引《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列傳·序》:「余讀功令,至于廣厲學官之路,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⒉ ?法令。
引《儒林外史》第四〇回:「這是朝廷功令,又不是你不肖花消掉了。」
英語decree
德語Verordnung (S)?
最近近義詞查詢:
遍體鱗傷的近義詞(biàn tǐ lín shāng)
機密的近義詞(jī mì)
頭頭是道的近義詞(tóu tóu shì dào)
灰暗的近義詞(huī àn)
體味的近義詞(tǐ wèi)
溶化的近義詞(róng huà)
合格的近義詞(hé gé)
到底的近義詞(dào dǐ)
相交的近義詞(xiāng jiāo)
提及的近義詞(tí jí)
咄咄逼人的近義詞(duō duō bī rén)
多多益善的近義詞(duō duō yì shàn)
下手的近義詞(xià shǒu)
實在的近義詞(shí zài)
依靠的近義詞(yī kào)
不遺余力的近義詞(bù yí yú lì)
違法的近義詞(wéi fǎ)
考慮的近義詞(kǎo lǜ)
大約的近義詞(dà yuē)
拍照的近義詞(pāi zhào)
購買的近義詞(gòu mǎi)
富有的近義詞(fù yǒu)
利用的近義詞(lì yòng)
龐大的近義詞(páng dà)
鍛造的近義詞(duàn zào)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