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亞農(1906—1962),名旦丘,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8月26日生于江津縣高占鄉。曾任中國科學院辦公廳副主任兼華東辦事處主任、黨委書記,上海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等職。1962年9月2日,亞農因病逝世。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李亞農(1906—1962),名旦丘,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8月26日生于江津縣高占鄉。民國5年(1916年),隨兄李初梨赴日本讀書。在日本東京第一高等學校特設預科和京都第三高等學校學習期間,秘密閱讀馬列主義書報和日本共產黨的傳單,與進步同學一起成立“社會科學研究會”。
民國16年亞農入京都帝國大學文學部攻讀哲學。是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喜讀馬克思主義經濟著作,涉獵文學、史學和美學,并開始從事甲骨文、金文和中國史的研究,試圖從古文字的研究中探索中國古代社會的歷史規律。民國18年,被日本政府逮捕,入獄三年,與黨失去聯系,殘酷的監獄生活,使其健康受到嚴重損害,獲準保外就醫后,于民國22年化裝逃離日本。
回國后,初任北平中法大學教授。民國26年任上海孔德研究所研究員。其間,著有《鐵云藏龜零拾》《殷契摭佚》、《殷契摭佚續編》和《金文研究》等四本古文字學專著,受到國內外重視。
民國30年亞農由上海赴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新四軍軍部,次年重新入黨,被陳毅軍長任命為新四軍政治部敵工部副部長。發揮熟悉日本國情,精通日語的特長,對日俘耐心教育,受到尊重。抗日戰爭勝利后,調任華中建設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
民國37年9月,被任命為華東研究院院長。翌年上海解放,以軍管會代表身分,負責接管并主持上海科學機關工作,任中國科學院辦公廳副主任兼華東辦事處主任、黨委書記,上海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1952年被選為中國史學會上海分會主席。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59年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
解放后,亞農積勞成疾,風濕心臟病頻頻發作,但仍以頑強的意志和疾病作斗爭,工作之余從事史學研究,出版有《中國的奴隸制與封建制》、《殷代社會生活》、《周族的氏族制與拓跋族的前封建制》、《西周與東周》、《中國的封建領主制與地主制》等五本史學專著。1962年后,將這些著作加以修訂,取名《欣然齋史論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64年重印時,改名《李亞農史論集》)。
1962年9月2日,亞農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