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尚思(1905年11月10日~2008年5月20日),號中睿,1905年11月10日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潯中鎮詩敦村。著名歷史學家,中國思想史研究專家。歷任上海大夏大學講師,復旦大學、滬江大學、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和武昌華中大學、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教授,滬江大學副校長、代校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主任、副校長、顧問。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蔡尚思教授出身于泉州德化的普通農家。少時曾從事農牧勞動。1913年入塾啟蒙,后入德化縣立第一高等小學校,1921~1925年入福建省立第十二中學(今永春一中),1925~1928年在北京自由聽講,并相繼考入孔教大學國學研究科和北京大學國家研究所。1930年代曾入住南京國家圖書館,遍讀歷代文集。這對他后來一生的成就助益極深。他認為,大圖書館是“太上研究所”。
蔡尚思教授青年時期在北京自由聽講和就學于孔教大學、北京大學期間,曾受業于陳垣、朱希祖、陳大齊、梅光羲、李翊灼、江瀚、陳煥章和王國維、梁啟超等學術界名流。到大學任教后,曾向太虛、蔣維喬問佛學,向章太炎問國學,向李石岑問哲學,向柳詒征問文化史,向呂思勉問通史。歐陽予倩、顧頡剛、劉掞藜、陳中凡、嵇文甫、張栗原、范文瀾、齊思和、夏康農、黃云眉等給蔡的治學以很大鼓勵。其中王國維、梁啟超、蔡元培、陳垣、梅光羲、柳詒征、歐陽予倩、顧頡剛、陳中凡、嵇文甫、范文瀾、齊思和等為教益最大最深的恩師益友。
蔡尚思成長甚早,20余歲即跨入大學任教。1929~1934年先后任上海大夏大學、復旦大學和武昌華中大學講師、教授。1935~1942年,同時任滬江、復旦、東吳等大學和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教授,光華大學歷史系主任。1946~1949年,任滬江大學教授。1949年起,并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特約編輯。
1949年上海解放后到1952年,任滬江大學副校長、代校長、教授。1952年,回復旦大學任歷史系主任、教授,中共復旦大學黨委委員,校務委員會委員,研究生領導小組副組長。1976年粉碎“四人幫”以后,任復旦大學副校長、社會科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研究生部副主任、中國思想文化研究室主任等。他在各大學教授的主要課程有中國學術大綱、中國歷代文選、中國思想史、中國政治思想史、中國近代思想史、中國哲學史、儒家哲學、墨子研究、中國經學概論、中國通史、中國政治史、中國社會史、中國教育史,等等。其教學時間最長的是中國思想史、中國通史、中國歷代文選三門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