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有訓(1897年4月26日—1977年11月30日),字正之,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人,物理學家、教育家,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被稱為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 1920年6月,吳有訓畢業于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數理化部; 1925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后任該校物理研究室助手和講師,師從康普頓教授; 1945年十月任中央大學校長;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0年12月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吳有訓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對X射線、特別是對散線和吸收方面的研究。 20世紀20年代,在X射線散射研究中以系統、精湛的實驗和精辟的理論分析為康普頓效應的確立和公認作出了貢獻;回國后開創X射線散射光譜等方面的實驗和理論研究,創造性地發展了多原子氣體散射X射線的普遍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