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岐(?-201年),字邠卿。京兆長陵縣(今陜西咸陽)人。東漢末年官員、經學家、畫家。初名嘉,字臺卿,后因避難而改名。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趙岐年少時即有才藝。漢桓帝時因得罪宦官而逃至北海賣餅,被孫嵩救至家中,藏于復壁內數年,后被赦出。延熹九年(166年),應司徒胡廣辟命。后拜并州刺史,又因黨錮遭禁十余年。光和七年(184年),拜議郎。累遷敦煌太守,赴任途中遭劫持,經詭辯才幸免于難,輾轉返回長安。漢獻帝遷都長安時,再拜趙岐為議郎,不久遷太仆。李傕、郭汜掌權時,命趙岐與太傅馬日磾出使關東。獻帝東遷時,他又說服劉表助董承修理宮殿,于是留在荊州,被朝廷拜為太常。建安六年(201年),趙岐去世,享年九十余歲。
趙岐善畫,《歷代名畫記》提及他曾自畫四賢像于自己的墓中。趙岐對《孟子》研究頗深,對后世有一定影響。《十三經注疏》中《孟子注疏》的注本即是趙岐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