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旭光,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 作者:妙君(來自豆瓣) 來源: 張旭光性子率直,言行舉止透著很濃的京味兒。
他的作品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一聊到家族情分,他的南方底色顯露。書畫裝裱分南裱和北裱,南裱又分幫派:蘇幫、揚幫和本幫。本幫是上海,揚幫是揚州,而蘇裱就是蘇州。張旭光的父親張耀選為姑蘇人士,是故宮書畫修復組第一代開創者,因此故宮裱畫室以蘇裱為主。1986年,二十歲出頭的張旭光承襲了父親的手藝,進故宮接班。直到成家前,張旭光還習慣吃著清淡、偏甜的蘇州菜。而二十幾歲像一個分水嶺,自此之后,他的生活習性轉入北方風味,人生軌跡也變道為裱畫匠人,再沒回過頭。這個年紀,也是張旭光的外祖父劉定之獨立開鋪的歲數。祖籍句容的劉定之年少時家道中落,14歲赴蘇州當學徒。因天資聰穎,小學徒不出十年就在蘇州開了家“晉直齋”,24歲又來到上海創辦“劉定之裝池”。在民國,裱畫行當頗受人尊重,但日子過得不甚富裕。劉定之雇了幾個伙計,年底結賬時常常發不出工錢,他只得把店里的材料送去當鋪當掉。劉定之漸漸譽滿上海灘,可自己的兒子(張旭光的舅舅)個性調皮,對裱畫毫無興趣。思忖著這碗飯著實不易吃,劉定之的一身手藝沒傳授給兒子,而是選定女婿張耀選來承襲。“我父親干這一行是緣分,也有天分。”每每談及父親張耀選,張旭光的聲調會稍稍揚高。張耀選父親為姑蘇城里的評彈藝人,他辭世后,張耀選一直跟隨丈人劉定之生活。后搬至上海,張耀選進入電報局工作。日本人占領上海后,國民黨轟炸虹橋機場,日本人要調他去機場。因為內心拒絕為日本人工作,且虹橋機場危機重重,索性辭職回家。在家閑來無事,他常去劉定之的柜上幫忙做著玩,一段時間后被老丈人瞧出了靈性和潛力,干脆留在自家鋪里學裝裱,從此承繼了蘇裱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