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一荻(1912年5月28日—2000年6月22日),女,漢族,又名綺霞,乳名香笙,出生于中國香港,為張學良的第三任妻子,因在姐妹中排行第四(幺女),而被稱趙四小姐。
個人資料簡介
- 姓名:趙一荻
- 英文名:Edith
- 別名:香笙,綺霞,趙四小姐,趙媞,趙多加
- 出生/生日:1912-05-28
- 逝世時間:2000-06-22
- 享年多少歲:88歲
- 出生地點:中國,香港
- 民族:漢族
趙一荻(1912年5月28日-2000年6月22日),原名綺霞,有趙四小姐、趙四、趙香笙等別名,中國現代作家,祖籍浙江蘭溪。
少年時期
1912年5月28日,趙一荻出生于香港,祖籍浙江蘭溪,因其出生時天際出現一道霞光,所以其父趙慶華給她取名綺霞。此外,由于她出生在香港,其母呂葆貞給她取了香笙、香香的小名,而她在趙慶華的女兒中排行第四,又被稱為趙四小姐,后來人們又簡稱她為趙四或趙媞。趙一荻的童年生活是在香港度過的,后隨父親回到天津的趙公館,和其他兄弟姐妹一樣接受學校教育,先后就讀于天津浙江小學和中西女子中學。中西女子中學是當時一所貴族學校,很多達官顯貴家的小姐都就讀于此,由于該學校是雙語教學,趙一荻便有了一個英文名字“Edith”,“一荻”這個名字就源于這個英文名字的直譯。趙一荻每次考試表現優秀,喜歡是讀新文學作品。
舞會初遇
天津地處京華要津,居住于此的官僚政客頗多,而且大多沾親帶故,之間經常往來。趙家人也不例外,趙一荻的二姐、三姐成年后就開始參加社交活動,出入交際場所。這時的趙一荻就讀中西女子中學,功課繁忙,加上她喜靜,對社交沒有興趣,便總是拒絕姐姐們的邀請。1926年前后,在姐姐們的鼓動之下,趙一荻終于踏足社交界,進入當時有名的交際場所蔡公館參加舞會。而蔡公館的主人是張學良三弟張學曾的岳丈蔡紹基,因此張學良也經常出入于此。就這樣趙一荻在舞會上見到了張學良這位風流人物,兩人很快成為了朋友。此后有一年暑期,京津一帶的達官貴人攜家眷到北戴河海濱避暑,趙一荻和張學良再次相會于此,感情也日漸親密起來。而張學良已有家室,聽聞此事的趙慶華,十分生氣,迅速為趙一荻定下一門門當戶對的婚事,以中斷他們的戀情。
離家北上
1928年(有的資料記載為1929年),趙一荻得知張學良生病的消息,離家北上,前往奉天探望張學良。不料此消息傳出,《天津日報》等多家媒體大肆渲染,將此事添油加醋成“私奔事件”。趙慶華一怒之下,在《大公報》發表與趙一荻斷絕父女關系的聲明,原本打算返家的趙一荻沒有了退路。張學良與原配夫人于鳳至因趙一荻的去留問題鬧得不愉快,最終于鳳至與張學良約法三章,趙一荻可以留下來,但不能有正式的名份,趙一荻就以秘書的身份留在了張學良身邊,但是并未住進少帥府,而是住在府后一棟小樓和張學良安排的北陵別墅里。1930年12月,趙一荻生下兒子張閭琳。于鳳至在少帥府大院的東墻外建了一棟樓(后被稱為“趙四小姐樓”),將趙一荻母子接進了少帥府。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張學良背上了“不抵抗將軍”的惡名,趙一荻也遭到國人的嘲諷和謾罵,被誣為“紅顏禍水”。1933年,趙一荻隨張學良由上海乘意大利郵輪啟程赴歐洲考察,期間她以秘書和翻譯的身份,與張學良出現在各個場合。1937年,西安事變后,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只有于鳳至相陪,趙一荻則與張學良失去了聯系,她帶著兒子在上海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直到與張學良關系密切的莫德惠來訪,帶來張學良的信件。于是趙一荻按張學良的意思,從上海搬到了香港。1940年,于鳳至病重,赴美就醫,趙一荻將兒子張閭琳托付給一個美國的朋友,她自己則從香港前往幽禁張學良的貴州修文陽明洞,接替于鳳至照料張學良的生活。
幽禁歲月
1940年春,趙一荻開始了與張學良的幽禁生活。在陽明洞里,張學良一直在研究王陽明,趙一荻也對這位明代哲學家產生了興趣,并幫張學良整理有關王陽明的文稿、搜集遺落的詩篇,還將搜集到的詩詞進行注釋,對張學良研究王陽明和明史帶來了幫助。1941年至1946年,趙一荻隨張學良從陽明洞被先后轉移到貴陽麒麟洞、開陽劉育鄉(今雙流鎮劉育村)、桐梓“小西湖”。在桐梓時,監視他們的特務越來越多,期間唯一的自由活動是按時去天門洞打網球。1946年,趙一荻隨張學良被移解到臺灣,住在新竹縣竹東鎮的井上溫泉,后又遷往臺北附近的陽明山、北投復興崗。在幽禁的生活里,趙一荻喜歡在房間里看書,每次搬遷就有好幾箱子書籍。張學良研究明史,她就幫他整理札記、摘抄書卷。后來張學良對《圣經》產生興趣,意欲皈依基督,趙一荻便經常陪他去教堂做禮拜,時間一長,她自己也成了一個基督教徒。她還以趙多加的教名創作了《好消息》《新生命》《真自由》《大使命》四本證道小冊子,后來還創作了《毅荻見證集》,不過這些作品并沒有在大陸出版。1955年,趙一荻的身體狀況有所下降,6月時出現尿血現象,被診斷為膀胱結石,在8月又出現連續尿血和腰痛的現象,并前往臺北治療,期間與張學良一直通信。1961年,趙一荻之前被查出的肺病越來越嚴重,多次咳血,在次年5月時被查出右肺葉上有一塊小小的陰影,很可能是早期肺癌的征兆,到冬天她的病情才得到控制。身體好轉后,趙一荻為早點受洗,成為一名基督教徒,繼續學習基督教神學的功課。后來,宋美齡邀請趙一荻和張學良到教堂討論受洗的事,由于基督教實行一夫一妻制,所以她告訴趙一荻和張學良,如果他們要受洗,需要張學良與于鳳至離婚,趙一荻表示反對,張學良則接受了這一提議,與于鳳至解除了夫妻關系。1964年7月4日,51歲的趙一荻在臺北杭州南路一位美籍牧師的家里與張學良舉行婚禮,兩人同居三十年多年后終于結為正式夫妻,趙一荻以往的“秘書”身份也宣告結束。1965年,趙一荻確診肺癌,在張學良的勸說下,她接受了頗具風險的胸外科手術,手術順利,趙一荻的身體逐漸復原。次年,在臺灣當局的準許下,趙一荻前往美國探望張閭琳夫婦,但她沒待多久就返回臺灣。1975年,蔣介石去世后宋美齡離開臺灣,趙一荻與張學良失去最大的庇護,對他們的看管又變得嚴厲起來,后來因受輿論壓力,臺灣當局才逐漸放松了對他們的管束。特別是1988年上臺的臺灣新任領導人李登輝,允許為張學良公開辦90大壽,即默許了他的自由。也就是在張學良90大壽這一年(1991年),趙一荻和張學良的幽禁生活終于結束。
定居美國
1993年,趙一荻和張學良定居美國夏威夷,于兩年后正式取得在美居住“綠卡”,兩人過著寧靜恬淡的晚年生活,還經常到教堂做禮拜,但趙一荻的由于身體原因多次生病住院。2000年6月22日,趙一荻病逝,葬于檀香山的神殿之谷,享年88歲。
人物關系
父親:趙慶華,字燧山,浙江蘭溪人,晚清時期曾任郵政部主事,北洋政府時期曾先后出任津浦、滬寧、廣九等鐵路局局長、東三省外交顧問,官至交通次長,為官清廉。在得知趙一荻前往奉天與張學良秘密同居的消息后,他登報聲明與趙一荻斷絕父女關系,并宣告女兒的事情讓他深感慚愧,從此不再為官。就這樣趙慶華在北平郊外過起了隱居生活,至死也沒有再回天津。母親:呂葆貞,原為盛宣懷家的傭人,后嫁給趙慶華做了側室。丈夫:張學良(1901-2001),字漢卿,號毅庵,遼寧海城人,張作霖長子。國民黨將領,西安事變的組織者,后被蔣介石軟禁,直至1988年,蔣介石之子蔣經國逝世,才逐漸獲得人身自由。曾被聘為東北大學名譽校長、哈爾濱工業大學名譽理事長,后移居美國。兒子:張閭琳,1930年12月出生于天津,9歲時被趙一荻送往美國朋友家,居住于美國洛杉磯,長期在美國太空署擔任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