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資料簡介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漢族,奉天省海城縣北小洼村(今遼寧省盤錦市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洼屯)人。北洋軍奉系首領,北洋政府第十四位元首。
個人生活
張作霖怎么死的:張作霖在1928年6月4日被日軍炸死在皇姑屯,終年53歲。
張作霖共有姐弟五人,共有妻妾六人,兒女十四個(子八人,女六人)
長輩
曾祖父:張永貴;祖父:張發父親:張有財;母親:王氏
張作霖的老婆:張作霖的一共有6個妻子。
原配趙夫人(?-1912年),趙春桂,又叫趙二妞,趙占元之女繼配盧夫人(?-1974年5月),奉天北鎮縣人,名壽萱,美貌,通文字。1974年5月卒于天津。三房陶夫人,奉天北鎮縣人,與張作霖結合很勉強,積慮在心,后出家當尼姑。四房許夫人(?-1976年),出身于天津教坊,遇事有見解。七七事變后移居美國多年。解放后,只身回國,1976年卒于北京。五房壽夫人(?-1966年),奉天人,滿族。黑龍江將軍壽山的一個外室(王姓女子)的女兒,受過教育。單名為懿,有人稱為張壽懿。最得寵,府中事由她掌管。“九·一八”事變后居天津,1948年冬離津赴滬,轉道臺灣,1966年病故于臺灣。六房馬夫人(?-1975年),名馬月清,奉天人,原為壽夫人身邊丫鬟,一直追隨壽夫人左右,在1975年病逝于臺灣。在他之前還有一個王夫人,未生育,病死。
張作霖的兒子:
長子張學良、次子張學銘、三子張學曾、四子張學思、五子張學森、六子張學俊、七子張學英、八子張學銓。
六女
長女張冠英(原名首芳,學良胞姐)、次女張懷英、三女張懷瞳、四女張懷卿、五女張懷曦、六女張懷敏。他們的年齡相差很大,1898年生首芳,1925年生學銓,前后相差近30年。
兄弟姐妹
姐姐(同父異母),為父前妻邵氏所生;長兄:張作泰(同母異父),系王氏由李家帶來的;因為與有夫之婦偷情,被父親張有財打死。次兄:張作孚(同父同母);在與土匪作戰中陣亡,張作孚的長子張學誠(字鑄卿)、次子張學文(字右卿),由張作霖撫養。張學誠后來投靠日本人,被張學良派人擊斃。妹妹(同父同母)。
早年經歷
1875年3月19日,生于奉天海城縣西90華里北小洼村。1887年,從私塾先生楊景鎮學習三個月。1888年,其父張有財被賭徒打死,他與二哥前去報仇,槍走火誤傷人命,二兄被捕,他逃走,隨母親王氏、妹妹去鎮安縣(即黑山縣)趙家廟村(今屬北鎮縣)外祖父家就食。1889年,學木匠當貨郎賣包子學獸醫。1890年,流落營口縣大高坎鎮。1894年,投清軍宋慶所部當兵,后升任哨長。1895年,清軍移防離隊回鄉當獸醫,與趙家廟村地主趙占元次女結婚,趙春桂是張作霖的原配夫人,是張首芳、張學良、張學銘的生母。1896年,經馮麟閣(后改名馮德麟)介紹在廣寧縣(北鎮)加入綠林董大虎匪部。1900年,義和團運動,沙俄侵占東北,盛京將軍逃走,地方混亂。他于趙家廟組織保險隊(大團),負責附近幾個村子的治安,后移至北鎮縣中安堡。他負責的地區稱為“保險區”。張作霖在保險區內很守規矩,不僅遵章守紀,而且維護治安。因此,在這個地區胡匪的騷擾得到遏制。張作霖也得到村里人的稱贊,他由此聲名鵲起。他管轄的范圍逐漸擴大,達到二十多個村子。
宦海生涯
1901年,春節前夕遭金壽山勾結俄兵偷襲,逃往八角臺與張景惠合股,被推為團練長。在途中,趙氏在馬車上生下了一個男孩,即張學良。1902年,于新民受撫,先任馬隊幫帶(副營長)后升管帶(營長)。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先為俄軍效力后為日軍效力。1906年,因其帶兵名聲甚佳,被新任盛京將軍趙爾巽任命為五營統帶(團長)。1907年,東三省改建省制,徐世昌首任總督,計擒杜立山有功升為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1908年,奉徐世昌命駐防鄭家屯、洮南,追繳陶克陶胡叛匪。1909年,奉錫良總督之命追繳蒙匪牙什、白音大賚等。1911年,武昌起義,帶兵入奉天省城鎮壓革命黨人。1912年,因鎮壓革命黨人被封為關外練兵大臣。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后任其第二十七師中將師長。1913年,袁世凱在北京召見張作霖,向其暗示升官有望。1914年,張錫鑾任奉天將軍,授鎮安上將軍,節制東三省,張作霖覬覦其位。1915年,被袁召入京,表示支持“速正大位”。袁世凱稱帝后,又被封為子爵、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1916年,驅段芝貴離奉,以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
虎踞東北
1916年,洪憲帝制敗后,他被黎元洪大總統任為奉天督軍兼省長。1917年,因馮德麟參與張勛復辟,奪其第二十八師兵權,統一奉省軍政。1918年,于秦皇島奪取直系購買的日本軍械擴充奉軍。入關支持皖系“武力統一”。被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同年9月,被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利用日本的勢力控制了奉、吉、黑三省,成為奉系首領。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力主鎮壓。日本制造寬城子事件。孫烈臣任黑省督軍,鮑貴卿任吉省督軍。成為“東北王”。1920年,在直皖戰爭中助直反皖。1921年,被任為蒙疆經略使,轄熱察綏三特區。進京組織梁士詒內閣。1922年,吳佩孚揭露梁內閣賣國媚外,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而歸,宣布東三省獨立,自任保安總司令,整軍經武成立陸軍整理處。1923年,擴建奉天兵工廠;東北大學開學。1924年,成立東三省交通委員會。組“鎮威軍”六個軍進關與直系再戰,勝,推段祺瑞為“中華民國臨時總執政”。1925年,奉軍進入上海,勢達鼎盛時期。浙江督軍孫傳芳反奉,郭松齡倒戈,日軍助張敗郭。1926年,北京會見吳佩孚商定討赤計劃。孫傳芳北上歸附奉系,在天津蔡園開軍事會議組“安國軍”,被十五省推為總司令,決定打南方和西北的國民軍。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并組成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第32屆、也是最后一屆內閣,成為北洋軍政權最后一個統治者。在位期間多次抵制日本人的誘惑,拒絕簽訂不平等條約。1927年,在北京下令絞殺李大釗等多名革命志士。組成安國軍政府,就任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北洋政府末代國家元首。與日本滿鐵社長山本條太郎在北京達成《滿蒙新五路協約》秘密諒解。1928年,北伐軍蔣、馮、閻、李對奉系進攻,奉軍全線崩潰。1928年6月2日,張作霖聲言退出北京。由于不肯滿足日本帝國主義的無理要求(包括開礦、設廠、移民和在葫蘆島筑港等),1928年6月4日晨5時許,當張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專列駛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滿兩鐵路交匯處橋洞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先埋好的炸彈炸毀,這位亂世梟雄身受重傷,當日逝世,享年53歲。這就是當時轟動中外的“皇姑屯炸車案”。這一年12月,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發表通電,宣布東三省及熱河省服從南京國民政府,這就是史稱的“東北易幟”。1937年6月3日,張作霖被安葬在錦縣驛馬坊,與其妻趙氏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