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統勛(1700年-1773年),字延清,號爾鈍,清代諸城逄哥莊(今山東濰坊高密市逄戈莊)人。大學士劉墉的父親,清朝政治家,首席軍機大臣、內閣大學士。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雍正二年(1724年),劉統勛考中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歷任南書房行走、上書房行走等職務。乾隆帝繼位,歷任刑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漕運總督、工部尚書、太子太傅兼陜甘總督、河道總督、刑部尚書、軍機大臣、吏部尚書賜紫禁城騎馬、協辦大學士等,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劉統勛任東閣大學士兼管禮、兵,吏、刑部、首席軍機大臣、上書房總師傅、國史館總裁。為政四十余年,清廉正直,敢于直諫,在吏治、軍事、治河、修史等方面均有顯著政績。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劉統勛猝逝于上朝途中。
劉統勛深得乾隆皇帝信賴,被乾隆帝稱作“真宰相”的唯一一人。其尤其擅長海塘工程與治水之術,一生最顯著的功績便是督修河道、治理要地水患,有效保障了清朝的長治久安。劉統勛為人剛正廉潔,料事眼光深遠,吏治練達而公正無私,深受時人贊許。乾隆帝曾稱贊其:“統勛練達端方,秉公持正,朝臣罕有其比,故凡審決大獄,督辦大工程,悉命統勛前往蒞事,無不治者?!眲⒔y勛死后,乾隆帝曾感慨道:“如劉統勛,方不愧真宰相?!眲⒔y勛平生善詩文、書法,其“書法承旨,筆意清剛”,亦著有《劉文正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