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漢高祖劉?(889年―942年),又名劉纻,初名劉巖、劉陟, 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郡望為彭城劉氏。封州刺史劉謙第三子,清海、靖海節度使、南海王劉隱之弟,南漢開國皇帝。其祖因經商南海,遷居泉州(今屬福建)。劉?初掌軍事之時平定嶺南東西兩道諸割據勢力,控制嶺南,西與馬楚爭奪容桂之地,攻占了容邕兩管(今廣西西部、南部及廣東部分地區)。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乾化元年(911年),其兄劉隱去世,劉?為權知清海軍留后,后梁授劉?為清海軍節度使,封南平王。貞明三年(917年),劉?稱帝,建都番禺,改稱興王府,國號大越,次年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據有今廣東、廣西及云南一部分。劉?在位時期,依靠士人治政,盡任士人為諸州刺史;還通過科舉,每年錄用進士、明經十余人為官,避免武職官據地稱雄之患。但劉?及其繼任者均為荒淫殘暴之君,廣聚珠寶珍玩,大興土木。為了課斂重賦并鎮壓人民的反抗,濫用酷刑,民眾不堪其苦。光天二年(942年)劉?去世,廟號高祖,謚號天皇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