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光(前65~5年4月28日),字子夏,曲阜(今山東省曲阜市)人,西漢后期大臣,孔子的十四世孫,太師孔霸之子。官至大將軍、丞相、太傅、太師。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自幼隨父徙居長安,聰穎好學,通經(jīng)學,年未二十即舉為議郎。后光祿勛匡衡推舉其為方正,入朝任諫大夫。他性格剛正,直諫無忌,常不合漢元帝之意,被貶出朝任一小官,后辭官回家收徒講學,所教弟子多數(shù)成就為博士、大夫。漢成帝即位,舉為博士,幾次到各地檢查冤獄,教化風俗,賑濟災民,后遷為仆射、尚書令、御史大夫。
綏和二年(前7年),又遷為大將軍,繼而拜為丞相,封博山侯。哀帝劉欣即位,封為千戶。后因在朝中力主扶正除邪,傅太后指使親信加以詆毀,被罷免還鄉(xiāng)。孔光回鄉(xiāng)不到一年,朝中接連換了三位丞相,廷議皆不如孔光。
元壽元年(前2年),傅太后去世,哀帝又令孔光入朝,授光祿大夫,不久再拜為丞相。他與大司空何武擬定限田、限奴婢方案,規(guī)定逾限者歸官,以緩和激化的階級矛盾。因遭貴族官僚反對,未能實施。哀帝死后,平帝劉衎(kàn)年僅9歲,由太皇太后臨朝稱制,政事盡委于大司馬王莽。孔光擔心有不測之事,上書請求辭官回鄉(xiāng)。于是,按王莽之意拜孔光為太傅,次年拜為太師。后稱病辭職。
元始五年四月乙未(初一)日(5年4月28日),孔光病故,享年七十歲。朝廷令諫大夫持節(jié)護喪,公卿百官吊唁送葬。謚簡烈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