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平文獻王高從誨(891年—948年),字遵圣 ,陜州峽石(今河南三門峽)人,南平武信王高季興長子 ,南平(又稱荊南)第二位國君。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高從誨初仕后梁。高季興建立南平國后,任命其為馬步軍都指揮使、行軍司馬等。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十五日(929年1月28日),被后唐冊封為南平王的高季興去世,高從誨嗣位。由于高季興在位末期曾與后唐決裂,并向南吳稱臣,而唐強吳弱、唐近吳遠,因此高從誨嗣位后,回歸向后唐稱臣,為后唐任命為荊南節度使,兼侍中。長興三年(932年),被封為渤海王。
唐閔帝應順元年(934年)被改封南平王。荊南地狹兵弱,但因位處交通要道,每年各地區向中原政權的進貢,只要經過荊南,高季興、高從誨父子就會款待使者,掠奪財物,等到對方加以款待或贊賞,就把財物歸還,而且還不會覺得這種行為很丟臉。后來后唐、后晉、遼國、后漢先后據有中原,南漢、閩國、南吳、南唐、后蜀皆稱帝,高從誨為求賞賜向他們都稱臣,所以各國都叫他們為“高賴子”或是“高無賴”。
乾祐元年(948年),高從誨去世,時年五十八歲,謚號文獻王,其子高保融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