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減決囚禁十三日
[宋代]:蘇軾
太平宮而宿于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樓觀大秦寺延生觀仙游潭十九日aa1歸作詩五百言以記凡所經歷者寄子由遠人罹水旱,王命釋俘囚。
分縣傳明詔,循山得勝游。
蕭條初出郭,曠蕩實消憂。
薄暮來孤鎮,登臨憶武侯。
崢嶸依絕壁,蒼茫瞰奔流。
半夜人呼急,橫空火氣浮。
天遙殊不辨,風急已難收。
曉入陳倉縣,猶余賣酒樓。
煙煤已狼藉,吏卒尚呀咻。
(十三日宿武城鎮,即俗所謂石鼻寨也,云孔明所筑。
是夜二鼓,寶雞火作,相去三十里,而見于武城。
)雞嶺云霞古,龍宮殿宇幽。
(縣有雞爪峰、龍宮寺。
)南山連大散,歸路走吾州。
欲往安能遂,將還為少留。
回趨西虢道,卻渡小河洲。
聞道磻溪石,猶存渭水頭。
蒼崖雖有跡,大釣本無鉤。
(十四日,自寶雞行至虢。
聞太公磻溪石在縣東南十八里,猶有投竿跪餌兩膝所著之處。
)東去過郿塢,孤城象漢劉。
誰言董公健,竟復伍孚仇。
白刃俄生肘,黃金漫似丘。
(十五日至郿縣,縣有董卓城,其城象長安,俗謂之小長安。
)平生聞太白,一見駐行騶。
鼓角誰能試,風雷果致不。
巖崖已奇絕,冰雪更琱鎪。
春旱憂無麥,山靈喜有湫。
蛟龍懶方睡,瓶罐小容偷。
(是日晚,自郿起至清秋鎮宿。
道過太白山,相傳云,軍行鳴鼓角過山下,輒致雷雨。
山上有湫甚靈,以今歲旱,方議取之。
)二曲林泉勝,三川氣象侔。
近山麰麥早,臨水竹篁修。
(十六日至盩厔,以近山地美,氣候殊早。
縣有官竹園,十數里不絕。
)先帝膺符命,行宮畫冕旒。
侍臣簪武弁,女樂抱箜篌。
秘殿開金鎖,神人控玉虬。
黑衣橫巨劍,被發凜雙眸。
(十七日,寒食。
自盩厔東南行二十余里,朝謁太平宮二圣御容。
此宮乃太宗皇帝時有神降于道士張守真以告受命之符,所為立也。
神封翊圣將軍,有殿。
)邂逅逢佳士,相將弄彩舟。
投篙披綠荇,濯足亂清溝。
晚宿南溪上,森如水國秋。
繞湖栽翠密,終夜響颼颼。
(是日與監宮張杲之泛舟南溪,遂留宿于溪堂。
)冒曉窮幽邃,操戈畏炳彪。
(十八日,循終南而西,縣尉以甲卒見送。
或云近官竹園往往有虎。
)尹生猶有宅,老氏舊停辀。
問道遺蹤在,登仙往事悠。
馭風歸汗漫,閱世似蜉蝣。
羽客知人意,瑤琴系馬鞦。
不辭山寺遠,來作鹿鳴呦。
帝子傳聞李,巖堂仿像緱。
輕風幃幔卷,落日髻鬟愁。
入谷(音浴。
)警蒙密,登坡費挽摟。
亂峰攙似槊,一水淡如油。
中使何年到,金龍自古投。
千重橫翠石,百丈見游aa2。
最愛泉鳴洞,初嘗雪入喉。
滿瓶雖可致,洗耳嘆無由。
(是日游崇圣觀,俗所謂樓觀也,乃尹喜舊宅,山腳有授經臺尚在。
遂與張杲之同至大秦寺蚤食而別。
有太平宮道士趙宗有,抱琴見送至寺,作《鹿鳴》之引乃去。
又西至延生觀,觀后上小山,有唐玉真公主修道之遺跡。
下山而西行十數里,南入黑水谷,谷中有潭名仙游潭。
潭上有寺三,倚峻峰,面清溪,樹林深翠,怪石不可勝數。
潭水以繩縋石數百尺,不得其底,以瓦礫投之,翔揚徐下,食頃乃不見,其清澈如此。
遂宿于中興寺,寺中有玉女洞,洞中有飛泉甚甘,明日以泉二瓶歸至郿,又明日乃至府。
)忽憶尋蟆培,方冬脫鹿裘。
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惟有泉旁飲,無人自獻酬。
(昔與子由游蝦蟆培,方冬,洞中溫溫如二三月。
)
太平宮而宿于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樓觀大秦寺延生觀仙遊潭十九日aa1歸作詩五百言以記凡所經曆者寄子由遠人罹水旱,王命釋俘囚。
分縣傳明詔,循山得勝遊。
蕭條初出郭,曠蕩實消憂。
薄暮來孤鎮,登臨憶武侯。
崢嶸依絕壁,蒼茫瞰奔流。
半夜人呼急,橫空火氣浮。
天遙殊不辨,風急已難收。
曉入陳倉縣,猶餘賣酒樓。
煙煤已狼藉,吏卒尚呀咻。
(十三日宿武城鎮,即俗所謂石鼻寨也,雲孔明所築。
是夜二鼓,寶雞火作,相去三十裡,而見于武城。
)雞嶺雲霞古,龍宮殿宇幽。
(縣有雞爪峰、龍宮寺。
)南山連大散,歸路走吾州。
欲往安能遂,將還為少留。
回趨西虢道,卻渡小河洲。
聞道磻溪石,猶存渭水頭。
蒼崖雖有跡,大釣本無鈎。
(十四日,自寶雞行至虢。
聞太公磻溪石在縣東南十八裡,猶有投竿跪餌兩膝所著之處。
)東去過郿塢,孤城象漢劉。
誰言董公健,竟複伍孚仇。
白刃俄生肘,黃金漫似丘。
(十五日至郿縣,縣有董卓城,其城象長安,俗謂之小長安。
)平生聞太白,一見駐行騶。
鼓角誰能試,風雷果緻不。
巖崖已奇絕,冰雪更琱鎪。
春旱憂無麥,山靈喜有湫。
蛟龍懶方睡,瓶罐小容偷。
(是日晚,自郿起至清秋鎮宿。
道過太白山,相傳雲,軍行鳴鼓角過山下,輒緻雷雨。
山上有湫甚靈,以今歲旱,方議取之。
)二曲林泉勝,三川氣象侔。
近山麰麥早,臨水竹篁修。
(十六日至盩厔,以近山地美,氣候殊早。
縣有官竹園,十數裡不絕。
)先帝膺符命,行宮畫冕旒。
侍臣簪武弁,女樂抱箜篌。
秘殿開金鎖,神人控玉虬。
黑衣橫巨劍,被發凜雙眸。
(十七日,寒食。
自盩厔東南行二十餘裡,朝謁太平宮二聖禦容。
此宮乃太宗皇帝時有神降于道士張守真以告受命之符,所為立也。
神封翊聖將軍,有殿。
)邂逅逢佳士,相將弄彩舟。
投篙披綠荇,濯足亂清溝。
晚宿南溪上,森如水國秋。
繞湖栽翠密,終夜響颼颼。
(是日與監宮張杲之泛舟南溪,遂留宿于溪堂。
)冒曉窮幽邃,操戈畏炳彪。
(十八日,循終南而西,縣尉以甲卒見送。
或雲近官竹園往往有虎。
)尹生猶有宅,老氏舊停辀。
問道遺蹤在,登仙往事悠。
馭風歸汗漫,閱世似蜉蝣。
羽客知人意,瑤琴系馬鞦。
不辭山寺遠,來作鹿鳴呦。
帝子傳聞李,巖堂仿像緱。
輕風幃幔卷,落日髻鬟愁。
入谷(音浴。
)警蒙密,登坡費挽摟。
亂峰攙似槊,一水淡如油。
中使何年到,金龍自古投。
千重橫翠石,百丈見遊aa2。
最愛泉鳴洞,初嘗雪入喉。
滿瓶雖可緻,洗耳歎無由。
(是日遊崇聖觀,俗所謂樓觀也,乃尹喜舊宅,山腳有授經臺尚在。
遂與張杲之同至大秦寺蚤食而別。
有太平宮道士趙宗有,抱琴見送至寺,作《鹿鳴》之引乃去。
又西至延生觀,觀後上小山,有唐玉真公主修道之遺跡。
下山而西行十數裡,南入黑水谷,谷中有潭名仙遊潭。
潭上有寺三,倚峻峰,面清溪,樹林深翠,怪石不可勝數。
潭水以繩縋石數百尺,不得其底,以瓦礫投之,翔揚徐下,食頃乃不見,其清澈如此。
遂宿于中興寺,寺中有玉女洞,洞中有飛泉甚甘,明日以泉二瓶歸至郿,又明日乃至府。
)忽憶尋蟆培,方冬脫鹿裘。
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惟有泉旁飲,無人自獻酬。
(昔與子由遊蝦蟆培,方冬,洞中溫溫如二三月。
)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
宋代:
劉塤
時平輒棄置,事迫甘前驅。嗚呼忠義臣,匪直科目儒。
江寒朔吹急,列城同一趨。豈不寄便安,綱常乃當扶。
時平輒棄置,事迫甘前驅。嗚呼忠義臣,匪直科目儒。
江寒朔吹急,列城同一趨。豈不寄便安,綱常乃當扶。
:
梁成楠
襄陽風景遜江南,天意存留米老庵。問月仙人知有意,如公翰墨許成三。
襄陽風景遜江南,天意存留米老庵。問月仙人知有意,如公翰墨許成三。
清代:
鄭孝胥
逸塘用世人,五十居閒地。豈無髀肉嘆,自詭時未至。
時至當云何,奈此囊底智。控弦雖不發,天下識猿臂。
逸塘用世人,五十居閒地。豈無髀肉歎,自詭時未至。
時至當雲何,奈此囊底智。控弦雖不發,天下識猿臂。
元代:
耶律楚材
乃祖開元柱石臣,云孫髣髴玉麒麟。從來德炙輿人口,此日恩沾圣世春。
欲草薦書學北海,未開東閣愧平津。而今且試調羹手,佇看沙堤繼舊塵。
乃祖開元柱石臣,雲孫髣髴玉麒麟。從來德炙輿人口,此日恩沾聖世春。
欲草薦書學北海,未開東閣愧平津。而今且試調羹手,佇看沙堤繼舊塵。
:
鄭惠真
琵琶撥盡昭君泣,蘆葉吹殘蔡琰啼。
歸見林逋煩說似,唐僧三藏入天西。
琵琶撥盡昭君泣,蘆葉吹殘蔡琰啼。
歸見林逋煩說似,唐僧三藏入天西。
宋代:
黃洪
龍舟大半沒西湖,此是先皇節儉圖。三十六年安靜里,棹歌一曲在康衢。
龍舟大半沒西湖,此是先皇節儉圖。三十六年安靜裡,棹歌一曲在康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