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二三四五路线-国产一级高清-国产一级毛片卡-国产一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中文字幕在线高清

您好!歡迎訪問忙推網! 字典 詞典 詩詞
首頁 > 詩文 > 杜甫的詩 > 諸將五首

諸將五首

[唐代]:杜甫

漢朝陵墓對南山,胡虜千秋尚入關。

昨日玉魚蒙葬地,早時金碗出人間。

見愁汗馬西戎逼,曾閃朱旗北斗殷。

多少材官守涇渭,將軍且莫破愁顏。

韓公本意筑三城,擬絕天驕拔漢旌。

豈謂盡煩回紇馬,翻然遠救朔方兵。

胡來不覺潼關隘,龍起猶聞晉水清。

獨使至尊憂社稷,諸君何以答升平。

洛陽宮殿化為烽,休道秦關百二重。

滄海未全歸禹貢,薊門何處盡堯封。

朝廷袞職雖多預,天下軍儲不自供。

稍喜臨邊王相國,肯銷金甲事春農。

回首扶桑銅柱標,冥冥氛祲未全銷。

越裳翡翠無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殊錫曾為大司馬,總戎皆插侍中貂。

炎風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錦江春色逐人來,巫峽清秋萬壑哀。

正憶往時嚴仆射,共迎中使望鄉臺。

主恩前后三持節,軍令分明數舉杯。

西蜀地形天下險,安危須仗出群材。

諸將五首創作背景

  《諸將五首》是一組政治抒情詩,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作于夔州。當時安史之亂雖已平定,但邊患卻沒有根除,詩人痛感當時的朝廷武官們平庸無能,故作詩加以諷刺。

參考資料:

1、周嘯天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569-570

諸將五首鑒賞

  其一

  首聯:“陵墓”:皇帝的墳叫做陵,王侯以下叫做墓。“南山”,終南山。“漢朝陵墓對南山”:是說漢朝皇帝的陵及其大臣的墓與終南山相對。如高祖長陵在咸陽北原,即今陜西咸陽市東北;武帝茂陵在今陜西興平縣東十五里;霍去病墓在茂陵東北二里。長安在終南山之南,是漢高祖建都之地,有險固可守,又在內地,是京都和陵墓所在之處,不容侵犯的意思。然而,在東漢覆亡之際,陵墓卻被發掘。“胡虜千秋尚入關”;這句緊接上句,好像也是說的漢朝。但“千秋”是指漢朝陵墓被發掘的千年之后,則早已是唐朝了。胡虜,指吐蕃、回紇等。關,指蕭關,唐時蕭關在甘肅固原縣北。“尚”,又。這句是說:不料在千年之后(實際不是千年,因七律每句限于七字,故以“千秋”指其概數),吐蕃糾合吐谷渾、黨項等族侵入蕭關,攻入長安(唐時京都也在長安),陵墓同樣被發掘。

  次聯:“昨日玉魚蒙葬地,早日金碗出人間。”

  這一聯寫陵墓被發掘的情況。昨日、早時,極寫陵墓被發掘得快、景象之慘。玉魚、金碗均皇家用以陪葬的寶物。《西京雜記》:漢楚王戊太子死,用玉魚一對殉葬。“金碗”:戴叔倫《贈徐山人》詩:“漢陵帝子黃金碗。”“蒙葬地”,是說殉葬的珍寶蒙藏在葬地。這又是說的漢朝事,其實唐代宗寶應二年(763年),吐蕃等攻入長安,燒毀房屋、殘害百姓、發掘陵墓、無惡不作。只是有些事情,杜甫不好直說,不忍直說,所以寫得含蓄曲折。

  三聯:

  這一聯,寫杜蕃不斷入侵。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吐蕃糾合紅谷等族,號二十萬人入侵長安,代宗逃往陜州(河南陜縣)。次年,唐將仆固懷恩背叛,引回紇、吐蕃十萬人入侵,京城戒嚴。永泰元年(765年),仆固懷恩引回紇、吐蕃等族十萬人入侵,深入到奉天,京城戒嚴。所以說:“愁見汗馬西戎逼”。“汗馬”,是說在作戰中,馬奔跑出汗,指抵敵危急、緊張。“西戎”,指吐蕃等。這句是說,見吐蕃等的入侵而發愁。敵人聲勢浩大,十分猖獗,他們朱旗閃動,照耀天空,好像北斗星也成為紅色了(北斗星下對長安)。“殷”,紅色。

  末聯:“多少材官司守涇渭,將軍且莫破愁顏。”

  “材官”:勇武有謀能征善戰的將領。“涇渭”,指長安西北涇渭二水流經之地,乃吐蕃入侵之路。“多少材官守涇渭”:有多少智勇雙全、能征善戰的良將,扼守涇渭要道呢?據《資治通鑒》載:召郭子儀屯涇陽,命李忠臣屯東渭橋,李光進屯云陽,馬璘、郝庭玉屯便橋,李抱玉屯鳳翔,內侍駱奉仙、將軍李日越屯周至,同華節度使周智光屯同州,鄜坊節度使杜冕屯揚州。其中郭子儀當然是良將,其他的,恐怕很少能及郭子儀。但代宗信任的是太監程元振和魚朝恩,他聽了這兩人的讒言,曾讓郭子儀解除兵權閑居,只是在國難頻仍之時,寵信的太監手足無措,才起用郭子儀,守涇渭之時,郭的兵力也不夠。當時獨孤及上疏說:“擁兵者、第館亙街陌、奴婢厭酒肉。”可見不少武官已趨于腐化,怎么能擁兵獲勝呢?“材官守涇渭”,是說守涇渭的將領也不算少,但良將少,加之寡不敵眾,于是肅宗決定憑借郭子儀的威望,使之與回紇談判,借回紇之助。這是失策的做法。但杜甫未明指皇帝昏庸無能,只以“將軍且莫破愁顏”一句責諸將不能御敵,提醒他們不可忘憂失警。“且莫破愁顏”的“且”字,是暫且的意思,對諸將之腐化雖有諷刺之意,但筆鋒是針對皇帝的。

  其二

  這首承上首仆固懷恩引吐蕃、回紇兵入侵的事和借助回紇的史實。而借用回紇兵是出于肅宗的短見。當時李泌(李泌字長源,歷仕玄、肅、代、德四朝,以圖謀劃策見重,位至宰相,封鄴縣侯,世稱李鄴侯)給肅宗制定的正確戰略是:使名將李光弼、郭子儀從馮翊入河東,分兩路牽制叛軍。朝廷駐軍扶風,與郭、李兩軍分次出擊,使叛軍疲于奔命。唐軍以逸待勞,避實擊虛。再命建寧王李倓率兵配合李軍攻占范陽,覆其巢穴、說可破賊。肅宗不用,他急欲收復兩京,不惜以勞攻逸,和叛軍打硬仗,攻堅城,一切違反李泌的戰略。這就使唐軍陷于兵力不足,不得不求助于回紇,這就是肅宗的錯誤決策造成的。這首詩,表面上在批評諸將無用,不能制止外患,反而借助外力,實際是說肅宗無能。

  首聯:

  “韓公”,即唐張仁愿,封韓國公。“筑三城”:唐中宗神龍三年(707年),張仁愿到了朔方軍,治所在靈州(甘肅靈武),筑三受降城(城墻),以防止突厥南侵。“天驕”:胡人自稱為天之驕子,轉指少數民族首領。“拔漢旌”:拔去漢人的旗幟,即侵犯。這一聯是說,張仁愿筑三受降城的本意,是要斷絕突厥的南侵。

  次聯:

  “豈謂”,哪里料到。“盡煩”,太煩勞。“回紇馬”,回紇的騎兵。“翻然”,反而。“朔方兵”: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所以稱他統帥的部隊為朔方兵。這一聯是說,如果按李佖的戰略,完全可以破賊,卻弄得反而要求助于遠處的回紇,真是太煩勞別人了。語含諷刺。也說明這種作法和張仁愿筑三城的本意相反,是引狼入室。

  杜甫一貫主張依靠朝廷的力量平叛,反對借助回紇兵平叛。他在乾元二年(759年)秋寫的《留花門》一詩中鮮明地反對借兵回紇(花門即回紇),其詩曰:“高秋馬肥健,挾矢射漢月。自古以為患,詩人厭薄伐……胡為傾國至?出入暗金闕……公主歌黃鵠,君王指白日。連云屯左鋪,百里見積雪……田家最恐懼,麥倒桑枝折。……胡塵逾太行,雜種抵京寶。花門即須留,原野轉蕭瑟。”

  三聯:

  “胡來不覺潼關隘”:這句是承首聯,說筑三城以防胡也要靠將士起作用,否則即使是潼關的險要,安史叛軍來時,不覺得它的險要,被攻破了。從而顯出人才的重要。

  “龍水猶聞晉水清”:聽說唐高祖在晉陽起兵時,晉水清了;又聽說至德二年(757年)夏歷七月,嵐州合關河清三十里,九月廣平王(代宗)收西京。“猶聞”,是說過去聽說,現在又聽說。但情況有所不同:高祖起兵晉水,以有天下,建立了唐朝,也曾請兵突厥,其后突厥恃功侵犯,卻能制伏他。這既是太宗的能耐,也是他善用人才,如當時大將李靖、李勣等都是能征善戰的勇武之士;廣平王(代宗)收西京,也曾河清三十里,他借兵回紇卻是引狼入室,后患無窮。這說明為國家的能力問題,實在太重要了。人謂“圣人出則黃河清”,原是對皇帝的恭維話,不足為據。這就自然地歸結到末聯:“獨使至尊憂社稷,諸君何以答升平”。“至尊”,指代宗。末句責諸將只知坐享太平,不圖報國。明是批評諸將,暗是指責代宗。透露出作者對國難關切的心情和對借兵回紇是失策的感嘆,顯示出作者的遠見和深心。

  這首詩指責諸將無用,不能制止外患,反而錯誤地借助外力,實則指責朝廷大政方針的失策。

  其三

  這首是承上首“胡來不覺潼關隘”,接寫安史亂平后,其余黨并未真正歸順朝廷。

  首聯:“洛陽宮殿化為烽”,這是指洛陽兩次被兵火所毀。一次是天寶十四載(755年)毀于安祿山,一次是乾元二年(759年)再毀于史思明。“秦關”,指潼關。“百二重”:“百二”,是說潼關二萬兵足以當敵百萬。“重”,險固。“洛陽”二句是說,宮殿都保不住,不要夸口說秦關兵二萬足以當敵百萬。

  次聯:“滄海未全歸禹貢,薊門何處盡堯封?”

  “滄海”,即現在的河北、山東東部。“薊門”,即今河北北部。“禹貢”、“堯封”:這里是指國家版圖。這兩句是說,滄海、薊門一帶,仍被歸降的安史余黨李忠臣、田承嗣、薛嵩、李懷仙、李正己等所盤據,他們擁兵割據,自設將吏,不向朝廷繳納貢賦,實際并未歸順朝廷,所據地區未歸入國家版圖。

  三聯:“朝廷袞職雖多預,天下兵儲不自供。”“袞職”,朝中大臣。“預”:參與。當時朝中大臣多兼地方節度使重任,將相不分。“兵儲”,指軍需供給。“朝廷”二句是說,雖然朝中大臣兼任地方節度使的重任,但他們不屯田積糧,而加重賦斂和扣留朝廷糧餉。所說“天下兵儲不自供”。這實際是指出朝廷用人不當所致。

  末聯:“王相國”,即王縉,作過相國,遷河南副元帥。“事春農”:指讓軍隊屯田以自給。“稍喜”二句,說稍微可喜的是王相國還能注意讓邊軍屯田,以減輕一點朝廷的負擔。

  這首表面上是責諸將不知屯田積糧以解決軍食,實際上也是指責朝廷無能。

  其四

  這首承上一首的朝廷用人不當,進而寫宦官專權。

  首聯:“回首扶桑銅柱標,冥冥氛 未全銷。”

  “回首”:楊倫注:前三首皆北望發嘆,此首方及南望,故曰“回首”。“扶桑”:泛指南海一帶。唐時嶺南道有扶桑縣,屬禺州。“銅柱”:東漢馬援所立,以為漢之極界;玄宗時,何履光以兵定南詔,曾復立馬援銅柱。氛:妖氣,指戰亂叛離之氣。時南詔背唐,與吐蕃連結。廣德元年(763年)夏歷十二月,官市舶使呂太一逐廣南節度使張休,縱兵大掠(見《舊唐書·代宗記》)“回首”二句是說,回首看到銅柱標志的南方疆界,戰亂之氣未歇。“越裳”:南方國名,地接交趾,《后漢書·賈琮傳》載:交趾土多珍產明璣、翠羽、王毒瑁、異香、美木之屬。南海明珠:《太平御覽·珍寶部》二,引《鄒子》:“珠生于南海。”“越裳”二句,說南方各地,因戰亂離貳,貢賦皆絕。

  三聯:“殊錫曾為大司馬,總戎皆插侍中貂”。“殊錫”:特殊的寵賜,猶異寵。“大司馬”即太尉。“總戎”,總兵,即元帥。這里指一般將帥及節度使而有“侍中”之銜的,沒有例外,所以說“皆”。其冠以貂尾為飾,所以說“總戎皆插侍中貂”。但最受異寵的是宦官。如宦官李輔國,因擁立肅宗、代宗之功,判元帥行軍司馬,專掌禁軍,又拜兵部尚書;宦官魚朝恩,因吐蕃攻占長安,代宗幸陜,衛隊逃散,有奉迎代宗之功,被任命為天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專掌神策軍;宦官程元振,因與李輔國一起擁立代宗有功,而任驃騎大將軍,“盡總禁兵,不逾歲,權震天下”(《新唐書·官專》)。后來魚朝恩不僅控制了軍政大權,而且兼判國子監,控制了文教大權。朝中公卿無人敢諫。事實證明,從玄宗開始,唐朝的皇帝一代代傳下來,認為最可靠的是他們的奴才——宦官。但這種“奴才哲學”卻毫不留情,他讓“主子”們吃自己釀成的苦酒。這就是唐朝中期以后愈演愈烈的“宦官之禍”的由來。

  末聯:“炎風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良翊圣朝。”

  “炎風”,指南邊疆土;“朔雪”,指北邊疆土。“天王地”:春秋時稱周天子為天王,以借指當代君主,即《詩經》所謂:“普天之下,奠非王土”。這又聯系到上一首中的“滄海未全歸禹貢,薊門何處盡堯封”即祖國領土不容分裂、不容他人盤據任何一方。要做到這一點,那就“只在忠良翊圣朝”,只有靠忠良的諸將來輔佐圣朝了。這兩句,是勉勵諸將為國效命,恢復國家舊有版圖。

  這一首,主要是指責朝廷失控,軍政大權為宦官所左右,詩人正為此心憂。

  其五

  這一首贊嚴武,責鎮蜀諸將平庸。

  “錦江春色逐人來”,詩人于公元766年(大歷元年)夏歷五月離開成都草堂,雖然已入夏令,而“錦江春色”仿佛就在眼前。“逐人來”指緊緊跟隨人后不肯離去。“錦江春色”因這三字而收到人格化的藝術效果。詩人用他對成都風物的美好回憶作為最佳贊辭,以此開端,也使人立即憶起了他寫于成都的《登樓》中的名句:“錦江春色來天地。”

  “巫峽清秋萬壑哀,”杜甫客寓成都時,曾入嚴武幕府。嚴死不久,他出蜀東下,流寓夔州。此時距嚴武之死,才過一年。夔州地接巫峽,又值秋季,詩人回憶成都舊游,不禁百感交集,頓覺“萬壑”生“哀”,很自然地就觸動了對去世未久的嚴武的深切悼念。通過描寫錦江巫峽兩地不同時令特征,為后面展示詩人對嚴武的回憶制造了適宜的氣氛。

  二句追“憶”在嚴武幕時,曾陪嚴武于望鄉臺“共迎中使”的“往”事。情景依然,誰知嚴已成古人。嚴武死后,追贈尚書左仆射,因而稱為“仆射”。“中使”,宦官,皇帝所派宮中特使。“望鄉臺”,在成都縣北。“主恩前后三持節,軍令分明數舉懷。”接前兩句寫了嚴武鎮蜀業績。上句寫唐“主恩”寵之隆,嚴武剖符“持節”一任東川節度使,兩任劍南節度使。“三持節”是對嚴這一經歷的最好概括。下句寫嚴武的儒將風度。嚴武治軍甚嚴,賞罰分明,但又好整以暇,多次與杜甫“舉杯”飲酒,開懷賦詩,不愧兼擅文經武略。

  西蜀北有劍門,東有夔巫,“地形”號“天下”“險”阻。嚴武坐鎮其間,堪稱李唐王朝最“須”倚“仗”的“出群”之“材”。末二句是對嚴武鎮蜀整個歷史過程的藝術概括,也是對他文武全才的充分肯定。

  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嚴武再次鎮蜀,后為高適取代,不久就有徐知道的叛亂及松、維、保三州的陷落。公元764年(廣德二年)三次鎮蜀,曾大破吐蕃兵。后“以疾終”,郭英乂代之,不數月而有崔旰之亂,英乂被殺。“安危”指轉危為安。它是全詩的高潮和總結。詩人的激情在這里再次得到藝術體現。它深刻指出:如果西蜀付托非人,隨時都可能出現嚴峻形勢。

  這是一首“議論時事”,可當“紀傳”讀的七律詩。開頭、結尾都以激情取勝。中間兩聯將嚴武治蜀業績與自己有關活動,用追“憶”形式娓娓道出,與一般“吟風弄月,登眺游覽”的“任興漫作”,迥然有別。沒有杜甫“憂時之真心”和“識學筆力”(《杜詩本義》),是絕對寫不出來的。誠如黃生評說:“他人詩皆從紙上寫出,惟公詩從胸中流出,口中道出”,且“神情面目,儼然可想,所以千秋猶有生氣”。

  《諸將五首》的內容主要是以安史之亂以來的軍政大事為中心展開議論,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安危,民生疾苦的深切關懷和憂慮;他極度希望君主明智有為,文臣武將用得其人,語言慷慨蘊藉,誨人良多。因每首都與諸將有關,故以“諸將”為題,實則筆鋒指向當時皇帝,體現了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

  “安危須仗出群材”,這即是第五首的結語,也是《諸將五首》的中心論點,也是詩人對安史之亂以來軍政大事的感憤。

  《諸將五首》是政論詩,在議論中深含詩人自己強烈的愛國感情,不僅使讀者明其理,而且激動著讀者的心靈。

杜甫簡介

唐代·杜甫的簡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 杜甫的詩(1134篇)

猜你喜歡

自常山抵玉山途中作

郭諫臣

亂山青四合,江浙路中分。草露沾香徑,松風掃白云。

遙趨南贛檄,深愧北山文。士女道旁立,相看舊使君。

清代孫元衡

閩人虛畏甲申雨,海客真愁己卯風。千里霞光當日暮,一痕虹影在天東。

堯憂不離耕桑事,禹貢難忘戰伐功。綆短汲深增百慮,那因妻子念途窮。

頌古六首

宋代釋咸杰

一橈劈腦沒遮攔,大海波濤徹底乾。

盡謂單傳并直指,誰知總被祖師謾。

題謝孝子

清代趙良栻

娛親仍著老萊衣,慈竹平安愿已違。北斗香焚虔午夜,西山景迫戀春暉。

誠通神鬼幽蘭潔,夢入池塘寸草腓。十有八年如一日,抱鐺孺慕等依依。

自廈門泛舟渡臺灣海中見夕陽感賦

俞明震

自浮滄海送殘陽,漸覺閒身人莽蒼。一掬酸辛成獨往,無邊天水共微光。

風檣隱隱開元氣,朔雁聲聲吊戰場。凄絕一更初魄語,故人相望涕成行。

邵平

宋代王安石

天下紛紛未一家,販繒屠狗尚雄夸。

東陵豈是無能者,獨傍青門手種瓜。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造句 英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九大香尹人视频免费 | 91久久视频 | 一级白嫩美女毛片免费 | 美国三级毛片 | 麻豆第一页 | 日韩v在线 | 亚洲高清综合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激情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级毛片 | 九九九九视频 | 国产精品va一级二级三级 | 成人免费视频软件网站 | 奇米第四狠狠777高清秒播 | 久久久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本精 | 自拍 欧美 在线 综合 另类 | 欧美成人性色xxxx视频 | 亚洲第一区香蕉_国产a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国产精品久久成人影院 | 又黄又刺激下面流水的视频 | 欧美精品黄页免费高清在线 |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乱大交xxxxx在线观看 | 日韩高清一级 |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久久 | 杨幂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 | 高清欧美性狂猛bbbbbbxxxx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gg高清影视 | 亚洲香蕉影院 | 韩国毛片 |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妇 |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高清 | 性生i活一级一片 | 免费一级a毛片在线 | 亚洲成人www | 欧美亚洲中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成人欧美精品大91在线 | 欧美日韩国产58香蕉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