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鶴仙·晴絲牽緒亂》翻譯及注釋
晴絲牽緒亂。對滄江斜日,花飛人遠(yuǎn)。垂楊暗吳苑。正旗亭煙冷,河橋風(fēng)暖。蘭情蕙盼。惹相思,春根酒畔。又爭知、吟骨縈銷,漸把舊衫重剪。
譯文:晴日里游絲牽動我思緒混亂,像在空中飄轉(zhuǎn)一樣,更何況對著面對著青碧的吳江和西斜的落日,伊人就像片片落紅一般,隨著春風(fēng)飄得非常遙遠(yuǎn)。低垂的楊柳深蔭幽暗,遮掩著古老的吳國宮苑。記得那一年的寒食節(jié),酒旗飄搖的樓亭正煙霧清冷,河橋上春風(fēng)和暖的吹送著。你那美麗的秀目秋波流轉(zhuǎn),深情顧盼,情意無限。在暮春時(shí)節(jié)里擺起的酒宴間,那種溫馨幸福的情景,惹得我相思不斷。又怎么會想到吟詩篇的我,如今瘦得如此可憐,以至漸漸地把舊日的春衫,一次一次地往瘦里重新載剪。
注釋:晴絲:春夏季節(jié),一晴無風(fēng)時(shí)在空中飄蕩和一些昆蟲的吐絲,諧音雙關(guān)為“情思”。牽緒:牽動思緒。吳苑:指春秋時(shí)吳王闔閭所建宮苑,在蘇州。旗亭:酒樓。蘭情蕙盼:形容伊人儀態(tài)清幽,眼波含情。蘭、蕙:香草。情:含情顧盼。春根:春末。酒畔:指酒肆邊。爭知:即“怎知”。吟骨:指詩人的瘦骨。
凄斷。流紅千浪,缺月孤樓,總難留燕。歌塵凝扇。待憑信,拌分鈿。試挑燈欲寫,還依不妨,箋幅偷和淚卷。寄殘?jiān)剖S昱钊R,也應(yīng)夢見。
譯文:我凄傷魂斷,眼看著千重水波卷起千層波浪,殘缺的夜月孤獨(dú)地懸掛在樓外,我總是無法留住一定要飛往遠(yuǎn)山的飛燕。只有她曾用過的小扇,任憑時(shí)光流逝,塵土蓋滿,依舊珍藏在我的身邊。我想要寫一封書信,和她永遠(yuǎn)分手情義斷絕。多少次把燈光挑亮提起筆管,可怎么也不忍心把信寫完,又只好偷偷地含著眼淚把鋪開的信箋暗暗收卷起來,但愿我的魂魄,能夠飛到蓬萊仙山,在幽渺的夢境中與她相見。
注釋:凄斷:指極其凄涼或傷心。流紅:指漂流在水中的落花。歌塵:形容歌聲動聽。拌分鈿:分鈿,這里分鈿作永訣意解,即拚出去分金飾盒的一半給你表示從此斷絕。拌即判、拚的意思。箋幅:箋紙,信箋。
吳文英簡介
唐代·吳文英的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fēng)格雅致,多酬答、傷時(shí)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 ? 吳文英的詩(32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