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資料簡介
資料簡介
諸葛亮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后,諸葛亮就在南陽郡(一說在南陽臥龍崗;一說在襄陽隆中)隱居。后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合東吳孫權于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建安十九年(214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于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陜西省寶雞市岐山境內),享年五十四歲。后主劉禪追謚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稱。東晉桓溫追封為武興王。
生平大事躬耕隴畝
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瑯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瑯琊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時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時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南昌)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去世,諸葛亮就在南陽郡(對“南陽”有爭議:一說在南陽臥龍崗;一說在襄陽隆中)隱居,平日喜歡吟誦《梁甫吟》,又常以管仲、樂毅自比,時人對他都是不以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干。其時他在荊州與石韜、徐庶、孟建游學,三人讀書都力求精熟,只有諸葛亮“觀其大略”。諸葛亮每天早晨和晚上都常常從容地抱膝長嘯,曾對其他三人說:“你們可以做到刺史、郡守?!比藛栔T葛亮自己能做什么官,諸葛亮笑而不言。后來孟威欲北歸故鄉,諸葛亮對他說:“中原的士大夫多的是,你只管遨游就好,何必回到故鄉呢!”
隆中對策
建安六年(201年),劉備為曹操所敗,投奔荊州劉表同時,積極聯絡當地的豪杰。當時,劉備依附于劉表,屯兵于新野(位于今河南南陽)。后來司馬徽與劉備會面時,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杰。此時只有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又受徐庶推薦,劉備希望徐庶引亮來見,但徐庶卻建議:“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眲浔阌H自前往拜訪,去了多次才見到諸葛亮。與諸葛亮相見后,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向他詢問道:“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帝之命,皇上失去大權。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伸張大義重振天下,但自己的智慧謀略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諸葛亮分析道:“自董卓擅政以來,各地豪杰并起,占據多個州郡的數不勝數。當初曹操與袁紹相比,聲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終之所以能打敗袁紹,他以弱勝強的原因,不僅依靠的是天時,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F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確實不能與他爭強。孫權占據江東,已經歷三世,地勢險要,民眾歸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只可以把他作為外援,但是不可謀取他。荊州北靠漢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得到,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西邊和巴郡、蜀郡相通,這是大家都要爭奪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卻沒有能力守住它。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自然條件優越,高祖憑借它建立了帝業。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在北面占據漢中,人民殷實富裕,物產豐富,劉璋卻不知道愛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賢明的君主。將軍是漢室宗親,而且聲望很高,聞名天下,廣泛地羅致英雄,思慕賢才,如饑似渴,如果能占據荊、益兩州,守住險要的地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勢發生了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直指中原一帶,將軍您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從秦川出擊,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來歡迎將軍您呢?如果真能這樣做,那么稱霸的事業就可以成功,漢室天下就可以復興了?!边@篇論說后世稱之為《隆中對》。劉備聽后大贊,力邀諸葛亮出山相助,于是諸葛亮便出山入幕。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系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說了。”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是此后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諸葛亮時年27歲。
初出茅廬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的長子劉琦十分器重諸葛亮。劉表之妻、劉琦后母蔡氏屢進讒言,劉表寵愛少子劉琮,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不為之謀劃。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之計令諸葛亮說出解決辦法。劉琦對諸葛亮說:“如今我們兩個向上到不了天,向下接不到地,就我們兩個人,話出自你口,進入我的耳朵,無他人知曉,現在可以說了嗎?”諸葛亮無奈之下對劉琦說:“你難道看不見歷史上申生在國內導致禍患,重耳逃亡在外而獲得生存嗎?”劉琦意識到諸葛亮讓他外出以自保。當時黃祖被東吳殺害,劉琦便上薦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當時托名為漢相的曹操統一北方后,率20萬大軍南下荊楚,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諸葛亮勸說劉備,及時攻打劉琮,可趁機占領荊州,劉備不忍。劉備在樊城知道曹操大軍南下后,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坂追上并大破劉軍。同年,劉備敗走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并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客,與魯肅結為朋友。
赤壁斗智
劉備率軍到了夏口(今湖北漢口)之后,諸葛亮說:“如今態勢緊急,我請求親赴江東求救于孫權。”當時孫權率領軍隊駐扎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觀望事態的發展。到達柴桑后,諸葛亮面見孫權。諸葛亮為孫權分析局勢:“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也把部眾聚集在漢水之南,打算與曹操爭奪天下。如今曹操平定其他勢力,基本上占據了北方,如今南下攻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所用武,所以劉豫州逃到了這里。接著,諸葛亮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如果能以吳、越的軍力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如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為何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劉備的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戰斗力。諸葛亮最后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說曹操肯定可以被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后又受到魯肅、周瑜的游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諸葛亮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大軍在赤壁遭遇孫劉聯軍火攻,曹操軍遭受了非常大的損失,而此時曹操軍中又爆發瘟疫,曹操不得已引軍北還。
定鼎荊益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劉備趁曹操北歸之機,聽從諸葛亮之計,平定荊南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建安十五年(210年),劉備以龐統為耒陽令,龐統因沒有政績而被罷官。諸葛亮向劉備進言,龐統有大才,不可小用。于是劉備任命龐統為治中,與諸葛亮一樣被器重,與諸葛亮并列為軍師中郎將。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劉璋在張松的慫恿下,派法正到荊州請劉備率兵入,保護益州安全。諸葛亮認為機不可失,勸說劉備應允。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趙云等鎮守荊州,劉備親自率軍在謀士龐統的陪同下進入了益州。至次年十二月,劉璋發覺張松私通劉備,將張松處死,下令守關諸將不準劉備兵馬通過。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劉備棋先一著,占領涪城(今四川綿陽)。劉璋派遣李嚴等退保綿竹,劉備則調諸葛亮、張飛、趙云等入川,分定蜀中諸縣。建安十九年(214年)諸葛亮與張飛、趙云率兵溯長江而上,攻克巴東,與劉備會師成都。劉璋被迫出城投降。成都攻下后,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并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每當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當時法正統御外軍、于內為謀士,治理蜀地睚眥必報,擅自殺死了詆毀自己的多人。有人對諸葛亮說:“法正太過于跋扈,將軍應該告訴主公,壓制一下他的勢頭?!敝T葛亮說:“主公在公安,北面有曹操的大軍,向東忌憚孫權的威逼,于內又怕孫夫人生事。自從法正輔佐主公之后,猶如有了翅膀翱翔在天空,不再受人所困?,F在為什么要約束他,讓他不能如意呢?”于是對此事不再追究。諸葛亮治理蜀地,崇尚嚴刑峻法,有怨氣的人很多。法正對諸葛亮援引漢高祖進關中后廢除秦朝苛法,約法三章的故事,希望能寬容治理。而諸葛亮卻認為法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認為如今形勢與秦末不同,劉璋昏聵無能,自從他主政蜀地以來,沒有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而且不修德政,威刑也沒有。蜀地的大族專權自恣,君臣之道漸漸被大族的專擅所替代。所以自己如今實行嚴刑峻法,就是為了糾正這種政治形勢。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曹操在平定關中諸軍閥后南侵漢中。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與曹操在漢中對峙不下,劉備急忙派人到成都讓諸葛亮調兵來支援,諸葛亮詢問楊洪是否可以發兵,楊洪認為漢中是益州咽喉,曹操來奪是家門之禍、存亡之機,勸諫諸葛亮在這種時候應該即刻出兵。漢中之戰以劉備的勝利告終。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至此,完全實現了諸葛亮在“隆中對策”中制定的“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然而,東吳的呂蒙極力主張“取羽,全據長江”。最終,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季,呂蒙率領東吳軍隊,白衣渡江、斬殺關羽、奪取荊州?!奥≈袑Σ摺币虼硕馐芰酥卮蟮拇煺邸?/p>
先主托孤
漢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漢自立,傳言稱漢獻帝劉協為曹丕所害,于是群臣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開始不答應,諸葛亮就用耿純游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221年,劉備稱帝,國號為“漢”,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被害,諸葛亮領司隸校尉一職。
白帝城
蜀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劉備為奪回荊州,親率大軍伐吳。章武二年(222年)劉備兵敗夷陵(今湖北宜昌);八月,劉備撤退至永安。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故去,否則必能阻止陛下東征之舉?!闭挛淙辏?23年)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托付后事,劉備又要劉禪視諸葛亮為父。延至四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于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逝世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失去君主,先不發兵,而派鄧芝及陳震赴東吳修好。蜀建興三年(225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后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討伐雍闿、孟獲,諸葛亮采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闿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十二月班師成都。蜀漢在南中安定并獲得大量的資源,并且組建了無當飛軍這支勁旅。經過長期積累,有了北伐的基礎。
北伐中原
諸葛亮第一、二次北伐形勢蜀建興四年(226年),魏文帝曹丕死,其子曹叡繼位,缺乏統治經驗。諸葛亮抓住有利時機,決定出師北伐。次年三月,率軍進駐漢中,頓兵沔陽(今陜西勉縣)。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谷道取郿,讓趙云、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同年冬,諸葛亮趁魏兵東下,關中虛弱,趁機北伐,出兵散關(今陜西省寶雞市西南)圍陳倉(今陜西省寶雞市東),為魏將郝昭所拒,諸葛亮勸降不成,而又糧草不繼,不得已退還漢中。建興七年(229年)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今甘肅省成縣周邊)、陰平(今甘肅省文縣周邊)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建興八年(230年)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今陜西省安康市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諸葛亮駐軍于城固(今陜西省城固縣東)、赤坂(今陜西省洋縣東二十里)。時大雨三十余天,魏軍撤退。同年,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將軍費曜(瑤)、雍州刺史郭淮于陽溪(南安郡內,當在今甘肅省武山西南一帶)。諸葛亮第四、五次北伐形勢建興九年(231年)二月,率大軍攻祁山,始以木牛運。時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諸葛亮割麥于上邽(今甘肅省天水縣)。司馬懿追亮至鹵城(今甘肅省天水市與甘谷之間),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同年五月,諸葛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司馬懿,漢軍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于是司馬懿退還保營?!稌x書》則記魏軍卸甲輕裝,日夜兼程,在漢陽與諸葛亮相遇,司馬懿派將軍牛金率輕騎做餌,諸葛亮退兵至祁山,屯兵鹵城,據南北二山,堵水筑圍墻。魏軍攻破,大破蜀軍,俘獲斬首數萬。六月,李嚴因運糧不濟呼諸葛亮還師。張郃追亮退兵至木門,中箭身亡——此為二出祁山。建興十年(232年),在黃沙休兵勸農,制作木牛流馬等,并且練兵講武,準備再次北伐。建興十一年(233年)冬,諸葛亮派遣諸軍運米,集結大軍于斜谷口,治斜谷邸閣。建興十二年(234年)二月,經過三年勸農講武的準備,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今陜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濱,同時派使臣到東吳,希望孫權能同時攻魏。四月,蜀軍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扎營寨。孫權也響應蜀漢,親率十萬大軍北上攻魏,但被魏明帝曹叡親自率軍打敗。諸葛亮派虎步監孟琰駐武功水北,適逢水漲,阻斷了諸葛亮和孟琰的聯系。司馬懿趁機出兵進攻孟琰。結果諸葛亮一方面派工兵架橋,一方面派弩兵向司馬懿的部隊射箭。司馬懿看到橋快架好,只好撤退了。魏、蜀兩軍相峙了百多日,其間諸葛亮多次派人挑戰,司馬懿軍始終堅守不出。諸葛亮乃分兵屯田,在魏國境內與魏國百姓共同種糧自給自足,打算長期駐扎下去,但諸葛亮卻因過于操勞而病重。
病重而逝
八月,諸葛亮的病情日益惡化。司馬懿趁諸葛亮病重不能統軍,于是親自率軍襲擊蜀軍后方,斬五百余人,獲牲口千余頭,降者六百余人。諸葛亮病重之際,蜀主劉禪派遣尚書仆射李福前來軍前問候,同時詢問國家大事。李福與諸葛亮談話完畢,辭別而去,幾天之后又回來。諸葛亮說:“我知道您回來的意圖,近來你雖然整天與我交談,但有些事還沒有對你交待,所以你又回來聽取。你所要問的事蔣琬最適合。”李福連忙道歉說:“日前確實不曾詢問,等到您百年之后,誰可以擔負國家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請問蔣琬之后,誰又可承擔重任?”諸葛亮說:“費祎可以繼任?!袄罡S謫栙M祎之后誰可接任?諸葛亮沒有回答。同時,諸葛亮也對各將領交代后事,要楊儀和費祎統領各軍撤退。由魏延、姜維負責斷后。不久,諸葛亮在軍營中去世。而楊儀、姜維按照諸葛亮臨終的部署,秘不發喪,整頓軍馬從容撤退。司馬懿認為諸葛亮已死,率軍追擊,姜維推出雕刻成諸葛亮模樣的木雕并率領大軍回返,司馬懿看到諸葛亮(木雕),認為諸葛亮裝死引誘魏軍出擊,趕緊飛馬撤退,奔行數里,司馬懿數次問左右將領:“吾頭尚在否”?眾將俱回:“尚在”。司馬懿不敢再追趕。于是蜀軍從容退去,進入斜谷后,才訃告發喪,而此事后來也被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司馬懿聽聞蜀軍在斜谷發喪后自嘲道:“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逼浜螅抉R懿視察蜀軍遺留的營寨,感嘆說:“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
身后之事
蜀軍返回成都后,劉禪追謚諸葛亮為忠武侯。諸葛亮遺言命令部下將自己葬在漢中定軍山,依山勢修建墳墓,墓穴僅能容納下棺材。諸葛亮曾經上表指出自己沒有多余財產,只有800株桑樹和15頃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賜封,就算兒子都是自給自足,自己沒有一點多余的財產。果然,諸葛亮直至死時也是如此,甚至在臨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時只需要挖洞一個,棺木能夠放進去便足夠,自己則穿著平常的服裝即可,不須要其他配葬物。武侯墓在定軍山勉縣。蜀漢各地多上書請立諸葛亮廟,蜀漢朝堂以此違背禮制不納,于是百姓在四時的節日于道路上私祭諸葛亮。直至景耀六年(263年),在習隆、向充的建議下,劉禪在沔陽為諸葛亮立廟。諸葛亮死后30年,司馬昭派遣鄧艾、鐘會伐蜀。他的長子諸葛瞻和長孫諸葛尚一起在綿竹之戰中戰死沙場。
個人家庭
諸葛亮的兒子:諸葛懷,諸葛瞻。諸葛瞻(227年-263年),字思遠,瑯琊郡陽都縣(今山東省沂南縣)人。諸葛瞻早年迎娶公主,拜騎都尉,襲爵武鄉侯。景耀四年(261年),與輔國大將軍董厥并為平尚書事,統領中央事務。后主寵信黃皓,諸葛瞻無所匡正。魏將鄧艾伐蜀,諸葛瞻率領長子諸葛尚、將軍張遵、李球、黃崇防御綿竹(今四川省德陽市)。不聽黃崇速占險要的建議,坐失兵機,出城與鄧艾決戰,兵敗被殺,綿竹失守。后主劉禪出降,蜀漢滅亡。 諸葛亮老婆:黃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