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時(1053—1135年),字中立,號龜山,學者稱龜山先生。祖籍弘農華陰(今陜西華陰東),南劍西鏞州龍池團(今福建省三明市)人 。北宋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
基本資料
詳細介紹
楊時自幼在將樂縣城含云寺和楊希旦“西齋”讀書,于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進士及第。歷任徐州、虔州司法和瀏陽、余杭、蕭山等縣知縣以及無為軍判官、建陽縣丞、荊州府學教授、南京敦宗院宗子博士、秘書郎、邇英殿說書、右諫議大夫、國子監祭酒、給事中、徽猷閣直學士、工部侍郎、龍圖閣直學士等職。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二十四日,病逝,享年83歲。南宋朝廷贈左大中大夫、謚文靖,加封太師,又追封吳國公。明代時獲封將樂伯。
楊時學問淵博,有經邦濟世之才,為官政績突出,愛國恤民,清廉正直,先歷官之處“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他學于程顥、程頤,同游酢、呂大臨、謝良佐并稱程門四大弟子。又與羅從彥、李侗并稱為“南劍三先生”,被后世尊為“閩學鼻祖”,將“二程”洛學傳播至東南等廣大地區,在“二程”和朱熹之間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為閩學及其思想體系的形成打下了堅實基礎。為理學南傳及中華文化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