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大槐樹,位于洪洞縣城西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公園內,這里洪洞雖然沒有什么宏偉的建筑,但是不論嚴寒的冬天,還是酷熱的炎夏,游客絡繹不絕,有的賦詩題詞,抒發“飲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盤桓眷戀,久久不肯離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連年對...
清泉寺在清徐縣北平泉村,距縣城3公里。由于寺處九峪十八口的小峪,故又名小峪寺。此寺創建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清代重修。清泉寺坐北朝南,寺前原有一架似國畫中一樣的坂橋,由于年久失修,于1957年改建如今的石橋。寺內建筑大體上可分為三部...
坐落在臺懷鎮。它是五臺山眾多寺廟中較大、較古老的一座。該寺歷史悠久,珍貴文物很多,是佛教圣地中的一顆明珠。河南洛陽白馬寺,是中國始建年代較早的一座佛寺,被人們稱為“釋源”。而顯通寺的初建時間,可以和白馬寺相比。據記載,顯通寺始建于漢明帝永平...
武則天紀念館占地2.6萬平方米。從中軸線上看有山門,雕像,舞臺,正殿;兩翼殿宇有鐘鼓樓,碑廊,配殿,偏殿;雕像兩邊分別是豐碑和升仙太子碑、八角回音亭等;院內柳樹成蔭,花草遍地。則天廟以武則天女皇的特定身份和它本身的文物價值名揚中外,是全國惟...
位于盂縣城北70公里處滹沱河畔寺平莊村南,是山西省現已開發的五大溫泉之一。山環水繞,景色優美。這里平均水溫達63度,水質極佳,含有鈣、錳、鎂等多種礦物質和鈾、鐳、氡等多種放射性元素,對皮膚病、風濕性關節炎、骨質增生、多發性神經炎等疾病有顯著...
永濟唐鐵牛博物館位于蒲州古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永濟唐鐵牛為唐蒲津橋遺物,保存完整,極富觀賞價值,可領略大唐盛世筑橋工程之一斑。鐵牛分南北兩組,兩牛一組,前后擺列,面朝西,四尊鐵牛旁各有一鐵人,如牧策牛。鐵牛每尊高約1.9米,長約3米,寬約1...
固關長城位于太行山西側的山西省平定縣新關村,北起娘子關嘉峪溝,南至白灰村村口,全長20公里,是內長城重要的關隘。固關長城是國內保留較完整的現存唯一可考石砌內長城,是我國較早的明代內長城,著名長城專家羅哲文稱之“有小八達嶺之風韻”。
據考證,...
大同古城墻為明洪武二十五年在北魏平城的故城墻舊土城上增筑而成,全國頗有名氣。大同城墻的總周長為7270.7米,形制為東西略長的矩形城池。
大同城墻歷經歲月,大多數早已毀壞,目前東城墻、南城墻已依明代大同城規制修復完畢。修復后的東城墻建有甕城...
小尖山,地處陽城縣城西30公里的索泉嶺村西,主峰海拔1695米。山體由古生界寒武、奧陶系石灰巖組成,山勢如削如塑,峭崖千尺,其頂部壯如鋒芒,直入云天,形似帽尖而得名。山上荊棘叢生,林木稀疏,野花爛漫,百鳥爭鳴。山的西南部石巖崢嶸,坡度甚陡,...
綿山又稱介山,在介休城東南20公里處,屬太岳山脈,居介休、靈石、沁源三縣交界處,綿延50余公里,海拔2O72米。綿山山勢陡峭,多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優美,是省級風景名勝區。相傳春秋之時,晉國貴族介子推,跟隨晉公子重爾逃亡十余年,...
日落晚照為藏山十景之一,又稱“神光返照”,是藏山寺尤為奇特的自然景觀。其位于位于山西盂縣藏山景區東峰半壁半圓形巖穴內。每當黃昏時會不定期的發出強烈的神光,金光四射,照得滿山通紅,如同白晝。四圍芳草如茵,青翠欲滴,中央卻呈桔黃色,夕陽余輝照射...
又名純陽宮。在山西高平縣城西北10公里伯方村。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是當地著名寺廟。始建年代元考,明嘉靖十七年(1583年)重修。現存前部為山門、鐘鼓二樓,后中部有樂亭、仙翁亭、仙翁殿、東西配殿和走廊。仙翁殿內奉呂洞賓,尊稱仙翁,并以名廟。殿...
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位于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62公里。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稱五岳,揚名國內外。 據史書記載,早在四千多年前,舜帝北巡時,遙望恒山奇峰聳立,山勢巍峨,遂叩封為北岳,為北國萬山之宗主。秦始...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是中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軍和華北各根據地8年抗戰史實的大型軍事專題紀念館。是集教育、科研、旅游觀光為一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副處級建制,直屬山西省文物局。位于八路軍總部長期駐扎過的太行山區山西省武鄉縣縣城。
館址背倚鳳凰...
元淑墓志,八十年代初出土于大同市城東十公里白登山下的東王莊村。此志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年),碑高0.74米(加額),寬0.42米。碑額為“魏元公之墓志”六個篆書,風格與司馬金龍墓表篆額相近,但書法略遜一等。墓志正文為楷書,堅二十四...
永濟水峪口古村,坐落于黃河東岸,倚靠中條山山脈,毗鄰神潭大峽谷,自唐朝貞觀年間興起,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整個古村落依山而建,錯落有致,距離著名的鸛雀樓、普救寺景區僅10公里,數百年來這里一直都以美食名震四方,是黃河金三角地區著名的商貿重鎮。
...
菩薩頂在五臺山靈鷲峰上,相傳是文殊居住處,故又名真容院,亦稱文殊寺。創建于北魏,歷代重修。現存建筑多建于清代,建筑形制、手法及雕刻藝術,多參照皇宮。這里也是每年農歷六月初四到六月十五的黃教法會主場地,選擇這一時間登山,可以看到喇嘛們“鎮魔”...
“太行紅山景區”位于山西省黎城縣西北部群山之中,橫跨西井、黃崖洞、上遙、洪井4個鄉鎮。景區主要突出了太行紅石、紅色搖籃、黎侯古國、楊岐文化、黎襄民俗、天然氧吧、遠古院落、高山峽谷等特色。
景區依托兩山、打通三線,聯通十溝,珠聯百村,將廣志山...
天寧寺位于交城縣城北三公里處的卦山,距太原六十七公里。卦山山峰聳峙,層巒迭嶂,古柏蒼翠,千姿百態,襯托出古寧寺幽雅風姿。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創建,后經歷代擴建與重修。現存建筑多為明清遺構。山門內兩廊有古唐碑、明鐵碑、歷代重修碑,書法或...
黑龍寺山林是根據黑龍寺廟而得名的。整個山林距縣城20多公里,由黑龍寺林場管護。林場場部林區在黑龍背山上一至六溝,占山地面積36310畝。 “黑龍背”山是俗稱,實際是天鎮第二峰溜冰臺主峰北麓。整個山背林木森森,灌草相織如毯。遠遠望去,墨綠起伏...
娘子關瀑布也名飛泉,位于娘子關城堡東門附近約300米的妒女祠下,因臨娘子關而得名。它是澤發水的源頭,人稱水簾洞,山坡谷中泉眼累累,形成懸泉。瀑布由多股泉水匯流而成,沿懸崖峭壁傾瀉而下,懸空如白練掛在石壁前,形成高達十幾丈高的飛流。
“海眼”...
七機巖位于盂縣藏山村后北山之巔.山巔有七處幽深莫測之巖洞羅列,故名“七機巖”。順山麓石階,攀荊撥棘,蜿蜒而上 ,如若登天。舉目峻贈跌巖,霧靄縹緲,俯視懸崖筆立,峭壁危崛,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使人有“山從人面起,云在襟邊飛”之感。半...
錫崖溝景區簡介錫崖溝景區位于王莽嶺景區南端四周落差1000多米的深谷之中,錫崖掛壁路被稱為世界奇觀。該區山陡溝深,地勢險惡,峭壁環列,由于天險阻隔,溝中二百戶人家幾乎與世陷于隔絕,千百年來自生自滅。...
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坐落在距左權縣城南約45公里的麻田鎮麻田村。紀念館坐北朝南,是一個進四合式院落,磚木結構瓦房30余間(北樓5間)。紀念館由三個自然院落組成,分別為總部辦公室、鄧小平舊居、左權舊居。
1940年11月7日至1945年8月...
臨汾華堯水上樂園是華北地區比較先進的水上樂園。華堯水上樂園分為大型動感游樂區和生態休閑區兩大功能區域,以夏威夷風情為主調,突出時尚、刺激、健康的水上休閑游樂文化。 園內所有水上游樂設備均由世界級水上設備公司設計及提供,并獲得過國際大獎,其中...
鵝毛口遺址,在懷仁縣城西北10公里鵝毛口鎮鵝毛口村西1公里處的瓜地溝內。瓜地溝又分為大瓜地溝和小瓜地溝,是桑干河的支流——鵝毛河的兩條小沖溝。遺址就在兩條沖溝的源頭一帶和源頭周圍幾個相連的小山包上。該遺址是一個石器制造場,范圍約兩萬平方米,...
呂梁漢畫像石博物館是呂梁地區“九·五”建設的六大重點工程之一,是一座集收藏、保護、研究、教育、宣傳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占地面積二萬五千平方米,館內收藏了東漢中、晚期的各類畫像石,出土的畫像石以豐富的內涵、獨特的技法、完整的資料、...
風陵渡正處于黃河東轉的拐角,是山西、陜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華北、西北、華中三大地區之界。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上較大的渡口。其名字是因附近的風后陵而取的。相傳黃帝六相之一的風后,與蚩尤作戰被殺,埋葬在這里,后來建有風后陵。風后陵,在趙村東南...
正覺寺在山西長治縣城西北10公里看寺村。寺名取佛經中"登上正覺彼岸"之意,俗稱大寺。寺院坐北向南,東倚太行山,西臨漳河水,占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原有前后兩進院落,共有殿宇、廊廡、僧舍70余間。曾經的古柏參天、殿宇巍峨,在經歷了久遠的風雨...
郭峪村,位于陽城縣北留鎮,唐代建置。現存明代民居40院;明崇禎十一年修建的蜂窩城墻,高20米,寬5米,長1400米;元代修建的湯帝廟,尚存20米高的挑角戲臺及罕見的九開間大殿。全國著名專家學者對郭峪村現存古建給予了高度評價。
郭峪村早在唐代...
廣武城是明長城山西鎮重要關堡。位于山西省山陰縣境內。廣武堡有新、舊兩座,新城緊傍長城而筑,舊城在新城西,居長城之外。廣武舊、新兩城是研究國家軍事史的重要實物資料。2006年05月25日,廣武城作為明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國家重點文...
汾河二庫風景區是一座以防洪、泄洪為主并有發電、旅游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 2348 平方公里,總庫容 1.33 億立方米,為了增加野外生態旅游的樂趣,汾河二庫花了十幾萬元購回二十條竹筏,新添了竹筏漂流項目,游客在山水...
運城五老峰國際滑雪場是秦晉豫黃河“金三角”唯一的大型國際滑雪場,原生態森林山地為基礎建設而成,四周森林環繞,是一處集觀光、娛樂、滑雪運動、休閑健身、賞雪、嬉雪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娛樂場所。
五老峰國際滑雪場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冬季可滑雪,春夏...
飛云樓位于山西萬榮縣內,它宏偉美麗,高聳入云,是萬榮縣的象征和驕傲。又因它為純木結構,和應縣木塔相互輝映,被譽為“南樓北塔”。 飛云樓身為五級,純木結構,高十余丈。該樓建筑有四個特點,一是底層,亦即一層為正方形,面闊進深五間,南北直通,木柱...
在山西沁縣城東30公里東郎村北側。始建于晉,宋、元、明、清各代有修葺。前后兩進院落。有山門、中殿、后大殿、東西配殿、左右廊廡等。中殿歷史較早,面寬進深各三間,平面近方形,出檐深遠,翼角惲飛,殿頂單檐歇山式,舉折平緩。梁架全部露明,四椽伏乳伏...
柏洼山位于中陽縣城東五公里,峰巒峭拔,松柏疊翠,山腰的龍泉觀為金代創建的道教活動場所。仙明洞是一個長約 350米的橫向溶巖古洞,洞中有大、中、小三個洞廳,洞內鐘乳石千姿百態,可謂奇觀異景,懸掛在巨石上的水珠,猶如顆顆寶珠,若遇燈光照射,五光...
中北大學位于山西太原,是山西省人民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的綜合性教學研究型大學,是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入選高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屬國家二級保密單位。...
玉皇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境內北端的新平鎮, 坐落于中央,閣下四通東南西北,是中國僅存的過街閣。建于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明、清兩代歷有修葺。玉皇閣占地面積64平方米,為正方形三層兩檐歇山頂式樓閣。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斗拱四鋪作補間一...
拱極門位于太原市杏花嶺區北大街72號,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這座始建于1376年的城門已得到修繕,城樓主體已經完工。修繕后的拱極門城樓為磚木結構、三層四檐歇山頂樓閣式建筑,總建筑面積1491平方米。城樓底層有金柱4根,檐柱16根, 廊柱...
太符觀位于汾陽縣城東北13公里上廟村,始建于金代承安五年(1196),正殿玉皇大帝及其侍者七尊泥塑,軀體高大,形象逼真,從其塑造風格看可能是明代作品。左右配殿內懸塑滿壁,表現后土圣母在文武侍從護衛下出巡的場景,造型藝術令人贊嘆。其配殿大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