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資料簡介
顧方舟(1926年一2019年),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寧波,中國共產黨黨員。195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院醫學系,1955年于蘇聯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研究生畢業,獲醫學副博士學位。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原院校長,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歐洲科學、藝術、文學院院士。著名的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家、醫學教育家,北京協和醫學院一級教授。顧方舟是“中國脊髓從質炎疫苗之父”。他研究脊髓灰質炎的預防及控制42年。他在中國首次分離出脊髓從質炎病毒,成功研制出首批脊髓灰質炎活疫苗和脊髓灰質炎糖丸活疫苗。使數十萬兒童免于致殘。2019年,顧方舟獲得“最美奮斗者”稱號。同年還獲得“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2020年,獲得201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等榮譽。2019年1月2日,顧方舟因病逝世,享年92歲。2021年10月29日,顧方舟的雕像在北京協和醫學院揭幕。《理想照耀中國》和《建黨百年·口述云南》都講述顧方舟的故事,展現老一輩科學家“科學報國”的堅定信仰和奉獻精神。
學習經歷
顧方舟初中就讀于昌黎匯文中學。受母親的影響,1944年顧方舟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并于1950年畢業。后來被派往蘇聯深造,1955年于蘇聯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研究生畢業,導師是蘇聯著名的腦炎病毒專家列夫科維奇教授。1955年夏天,顧方舟以優異論文《日本腦炎的發病機理和免疫機理》獲醫學副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大學畢業后,顧方舟在大連衛生研究所做起了痢疾的研究工作。朝鮮戰爭發生后,他奉命出征,為患了痢疾的戰士們治病。1955年,小兒麻痹癥在江蘇南通流行開來。顧方舟很快被政府委以重任,并前往蘇聯考察針對該病的滅活疫苗。1957年,顧方舟帶領研究小組,從各地患者的糞便中分離出了脊髓灰質炎病毒,確定了病毒的類型。1959年3月,顧方舟率隊赴蘇聯考察疫苗生產技術和工藝。12月,國家成立了由顧方舟擔任了組長的脊灰活疫苗研究協作組,進行脊髓灰質炎疫苗的研究工作。次年12月,成功研制出首批疫苗。之后,顧方舟帶領團隊于1975年開始進行三價混合型糖丸疫苗的研制工作,并于1985年成功生產三價糖丸疫苗。同年,他出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校長。進入管理崗位后,他積極推動科研與教育的融合發展,院校有4項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顧方舟奉行八年制醫學培養的理念,實行臨床實習階段“導師制”。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
個人生活
顧方舟的哥哥顧方喬出生于寧波附近的方橋鎮,于是取名方喬。在母親周瑤琴想法中,橋下應有船,于是次子取名方舟。父親顧國光在顧方舟4歲時不幸去世,周瑤琴為了養家糊口辭去教師職業,只身赴杭州學習剛剛興起的現代助產技術,將顧方舟交由外婆照顧。
主要成就科研研究
確定疫苗研發的技術路線
當時世界上研制出的脊髓灰質炎疫苗分為活疫苗和死疫苗。死疫苗安全、低效、昂貴,活疫苗便宜、高效但安全性仍有疑問。經過幾周的研究,顧方舟意識到,這是關于疫苗生產的技術路線的問題:若決定用死疫苗,雖可以直接投入生產使用,但國內無力生產;若決定用活疫苗,成本只有死疫苗的千分之一,但得回國做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根據我國當時的疫情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顧方舟認為中國應走活疫苗的技術路線。顧方舟承擔選擇活疫苗道路的責任與風險。顧方舟和同事們決定自己先試用疫苗。在此之后,更是有拿自己剛滿月的兒子做試驗的壯舉。
將液體疫苗制成固體糖丸
固體糖丸,能有效延長活疫苗的保存期,解決了偏遠地區的運輸保藏問題,使疫苗能夠向全國推廣。有數據顯示,自20世紀60年代初,脊髓灰質炎疫苗被開發和應用以來,至少150萬兒童免于因脊髓灰質炎所致麻痹,至少11萬兒童免于因小兒麻痹癥而導致的死亡。